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离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7-03-10 21:56:28)

幼儿园离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延川县东关幼儿园   贺海海

一、选题由来

幼儿活泼好动,爱玩儿、会玩儿,每天从一早来园开始,老师和孩子们似乎都像一些上了劲的发条,一刻不停地在运转,入园、早餐、上课、做操、户外游戏、午睡、上课、吃饭一天下来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最后环节,现代教育都提倡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氛围,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而幼儿园的离园活动往往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活动。一般幼儿在离园前总是比较浮躁、兴奋,在幼儿抱衣服,玩玩具,教师发东西,家长接的过程中……总是要老师来维持纪律,经提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情绪变化较大。

离园活动作为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向家长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幼儿离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

教师要充分利用离园的环节,在丰富有效的活动中使幼儿快乐有序地离园。我将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与户外游戏活动、艺术课程、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离园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既能有序地掌握游戏活动内容,又能在活动中等待着家人的到来,并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幼儿园。

    1.离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相结合。保障《幼儿园教育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在园两小时户外活动。我将有效通过本园的特色活动——幼儿游戏课、自制游戏玩具等。既锻炼了幼儿的体质,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健身游戏活动中结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2.离园教育活动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教师让孩子通过音乐活动来组织离园教育活动,同时组织让家长一起参与,共同享受游戏活动的快乐,使幼儿开开心心地离开幼儿园。

   (二)幼儿离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设计

离园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应该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根据我园部分幼儿家长来园接孩子较晚、分散的特点,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开展离园教育活动。

1.因为离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一天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家园互动的一个最好窗口。向家长展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看到幼儿园完整的教育过程。因此,设计一些家长参与性较强的游戏,如户外投沙包活动、排球活动,可让家长帮孩子计数,在家长的参与下开展离园教育活动。

2.根据家长来园接孩子有早有晚、带有随意性的特点,在下午4:10——4:30这一特定时间里,我们将同龄段的孩子组织在一起,以游戏、艺术课程等活动形式为主开展离远活动游戏。

    3.由于4.30以后大部分孩子也接走,剩下部分孩子,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或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下班比较晚。对这部分孩子单独组织离园教育活动。这些孩子看到别的孩子都走了,心里都有一种期盼,一种等待焦虑。针对这一情况我将组织较为轻松愉快的离园游戏活动。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离园活动的探索,构建有序的离园教育活动实践方案,从原来的零散无序到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离园教育活动课程,将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有效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适合幼儿实际的离园教育活动体系。    

2.有效地组织离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中的和谐发展,更是促进幼儿心理安全、营造幼儿安全离园的良好心理氛围。

3.离园活动让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成为一个衔接和过渡桥梁。通过这一环节的研究与探索,建立一个家园共育的窗口,建立良好家园关系,形成家园教育连接体。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为准备阶段

1. 做好课题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2.通过微笑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文件、先进经验,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

3.通过活动教学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第二阶段(2016年6——20172月)为实施阶段

    6-7月:根据制定的“幼儿园离园活动的实施与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

    8月-9月:重点在班内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微笑特色的离园教育活动。邀请骨干教师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再对原有的离园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化设计,并及时实践、反思。

    10-11月:课题结合五大领域,创编离园教育活动儿歌、自创游戏,开发多元化离园教育活动实验。并收集活动图片,整理相关资料。

12月-2月:开展家园同乐为目的,离园教育教研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深入部分幼儿,探究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实施情况。

第三阶段(20173月)为总结结题阶段

3:

     1.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活动方案、案例、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2.幼儿园离园活动课题撰写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效

1.在教师方面

有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大胆实践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离园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一年的教学设计,整理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成为最简洁方便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园的离园活动的改革。

加深教师对幼儿离园活动发展的认识,有针对与创造性地选择与设计各类优秀的活动,并能自创离园活动,提升教师对离园活动的认知与教学能力。

2.在幼儿方面

选择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材,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因地制宜”的幼儿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器材,通过实践有效地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促进幼儿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并通过运动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

体育器材有:(1)跳跃区:袋鼠跳、跳格子、跳绳等;(2)走跑区:跨栏、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滚轮胎、大鞋小鞋等;(3)钻爬区:爬爬车、毛毛虫爬等;益智区、攀爬区、投掷区等区域中投放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自制体育器械。这些体育器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浓厚、创新性、多元化、多玩性的特点,适合幼儿每天的体育游戏活动。但,也要“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目标选择。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孩子的平衡性,教师选择内容有走跑区的跨栏、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等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一部分孩子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达到锻炼的效,一部分孩子却不能完成活动,到锻炼的效果。

其次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已免发生争抢的现象;提高活动材料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再次是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利于孩子运动的的材料,如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袋鼠跳、 车轮滚滚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爬爬车、毛毛虫爬、小鞋、跳格子、跳绳、等。

表一:对比分析情况幼儿户外活动自主性对比分析汇总表

    对比班级

对比内容

 

中一班(实验班)

 

中二班(平行班)

 

小结

幼儿选择器

材的方式

(主动/被动)

 

主动

 

85%

 

被动

 

68%

在环境一致、体育器械一致、活动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对中一班(实验班)和中二班(平行班)幼儿进行了户外活动自主性的观察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在选择器材的方式上,实验班幼儿绝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教具,只有少部分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引导;而平行班孩子只有68%的孩子能做到主动选择。因此实验班幼儿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后,户外活动的自主性远远超过平行班幼儿。

中班每次户外活动时间为40分钟,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实验班超过85%幼儿对自己选择的器械能持续操作10分钟以上,更换器械的频率较低,自主性明显较强;而平行班只有62%的孩子能对某件器械持续操作10分钟以上,很大一部分孩子更换频率较高,盲目性较大,自住性较弱。

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绝大部分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去选择操作材料,能够在持续的操作、探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以及户外活动的效果;而平行班则只有不到70% 孩子能能够选择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操作材料,并认真探索、熟练。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逐步成熟,实验班85%的幼儿能遵守活动规则,在熟练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而平行班只有70%的孩子能够做到。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在经过科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后,户外活动的自主性远远强于平行班幼儿。

 

 

 

 

幼儿选择器材

自主性(强弱)

88%

67%

 

12%

33%

幼儿更换器材

频率(高/低)

高:40分钟/3次以上

88%

65%

12%

35%

幼儿对某件器材

使用的持久性

弱:10分钟以下

86%

62%

14%

38%

所选器材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水平

符合

87%

符合

67%

不符合

13%

不符合

33%

是否针对教师

指导进行活动

规则

性强

8590%

规则

性强

70%

规则

性弱

10%

规则

性弱

30%

 

记忆游戏时间

活动参与性

活动效果

器材教学平均值

肢体教学平均值

器材教学

肢体教学

器材教学

肢体教学

主动

不参与

不参与

主动

不参

主动

不参与

小一班

实验班

3分钟

 

2人

2人

1人

 

 

 

26人

3人

1人

 

 

 

小二班

对比

 

 5分钟

 

 

 

 

 

19人

6人

5

 

 

 

19人

5人

6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器材教学的平均值比肢体教学的平均值足足少了2分钟,并且在器材教学中幼儿主动参与率为90%,而肢体教学幼儿的主动参与率仅为63.33%。从两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器材教学法不仅加快了游戏时间,还提高幼儿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表二:对比分析情况(小班每班30人)

 

记忆游戏时间

活动参与性

活动效果

器材教学

平均值

区域教学平均值

器材教学

区域教学

器材教学

区域教学

主动

不参

主动

不参与

小一班

实验班

2.5分钟

 

30人

0人

0人

 

 

 

29人

1人

0人

 

 

 

小二班

对比班

 

4分钟

 

 

 

 

 

 

25人

2人

3

 

 

 

20人

6人

4人

在本次活动中的器材教学幼儿的主动参与率高达100%,肢体教学的主动参与率为83.33%。活动结束后在器材教学中96.67%的幼儿能积极完成活动。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器材游戏更受幼儿的喜欢,幼儿的主动参与率更高,活动效果也更为明显,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阶段性成果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经过调查分析比较,孩子们由原来的不愿意唱歌变到现在高兴地去唱,并且歌词唱的非常准确。

1. 从课堂效果看,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课堂成效明显。

2. 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

3. 通过课题实践让我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阅读的大量有关书籍更是令我受益匪浅。

七、 研究的设想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将继续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汇总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活动内容,进行调查分析。

2.绘制本园各种活动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保留修改实。

3.观察和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参与到每个

活动中。

4.撰写相关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