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2025-06-09 17:19:44)
分类: 方哥简评反思


《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定塘镇中心小学  任佳璐


一、 教材解读

《猜猜他是谁》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习作,教材内容紧扣校园主题,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教材编排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贯穿始终,创设了有趣的活动情境,体现了单元导语中“体验习作的乐趣”这一核心目标。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写话的基础,但习作练习对于他们而言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不仅有来自写话到习作名称改变导致的紧张心理,还有来自习作的字数变多,多元化的要求,都让学生在面对第一单元习作时产生了畏难情绪。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说写评改的方式初步学会抓住特点,具体地介绍同学。 

2.通过小组活动,激发表达的兴趣,愿意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体会习作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抓住特点,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四、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外貌、爱好、性格等方面,发现同学的特别之处。

五、 教学活动设计

板块一 猜谜游戏  我说你猜

1.谈话

师:同学们(出示课题)看着这个,你觉得今天我们要做什么?

生:猜谜/上习作课

师:都猜对了一半。这既是我们的习作主题,也是我们要玩的游戏名称。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的作文写的最生动,谁的游戏玩得最出彩?

2.游戏规则

1)请看游戏规则:选择一位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出现他的名字,但要让别人猜出来。

2)圈画关键:几句话  猜出来

师:游戏规则是否清楚了?考考大家,游戏重点是什么?

生:写同学,几句话,不能有名字但要人猜出来。

师:那得怎么才能让人猜出来呢?

生:印象深刻/写特点

3.游戏示范

师: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就能让人快速猜出他是谁老师先来试试,同学们觉得我说的你符合你就站着,不符合就坐下,大家评评老师特点抓的对不对?

1)他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全班站)他的个子高高的。(高个站)有一头乌黑的长头发,平时喜欢扎着一个高高的马尾辫。(马尾辫,长头发)

师:怎么还这么多人啊?(因为这些人都符合高个长发的特点)那看来我的特点有没有抓住?(没有)那我继续说,肯定能抓住!

2)头发上还经常别着精致的发卡或者漂亮的彩色头绳,她每天都带着一副眼睛,笑起来嘴角弯弯的,露出两排整洁的牙齿,让人一见就很喜欢。(最关键特点)--陆婉婷

师:这回老师成功没?为什么成功了?

3.说说这回为什么会成功?

归纳总结:这就是抓住了最有特点的地方,不再是大家都有的特点,特点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正是今天这个游戏的关键所在,同学们抓住这个诀窍了吗?

板块二 明确目标 我写你猜

1.除了外貌,还可以抓哪些方面的特点?

1)自由讨论(性格,爱好)

2)结合课文补充:品质。

师:课文第十页也有提示,第一处是外貌,第二处是性格,第三处是爱好。第四处还可以抓品质方面的特点。

2. 独立习作(10分钟)

出示写作要求

1)你想选择的同学是谁?(想好的举手)

2)你想写他的哪些方面的特点?(在书本对应处打钩)

3)开头空两格,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下来。(开始动笔)

4)写完的同学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修改的地方。(边读边修改)

板块三 我读你猜 评改习作

1.习作一:他又矮又瘦,一头短发乌黑乌黑的,一根一根的立着。爱吃大拇指

1)猜猜他是谁?(鲍容

2)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又矮又瘦、爱吃大拇指

3)提示字写错了,要注意

4)师: 这两个特点中哪个方面的特点是最关键的?(爱吃大拇指

既然如此,我们就围绕这个最大的特点再补充补充,让特点更加鲜明,一目了然。(可以从哪里体现爱吃大拇指

5)修改:他十分爱吃大拇指等校车的时候吃,上了校车还吃,只要没事,就把大拇指嘬在嘴里。

师:同学们,怎么样?她用上了事例,用细节来补充,性格的特点是不是很明显。

总结: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着重描写最有特点的地方,让你笔下的同学能更加鲜明突出。

2.习作二:他的发型是一个平头,有大大的眼睛。是排球队的一员他的性格有一点容易生气。

1)猜猜他是谁?

2)怎猜出来的?

3)抓住了外貌爱好的特点,但这个特点还可以再准确生动些。还记得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是什么?有新鲜感。对了,我们还可以学习着让自己的描写更有新鲜感。

4)请看:

例一:他的身体胖胖的,肚子又圆又大。他有一对大耳朵,总是耷拉着。鼻子长长的,上面有两个大窟窿。他每天扛着一把九齿钉耙。

例二:他的身体胖胖的,肚子又圆又大,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看起来特别好笑。他有一对扇子似的大耳朵,总是耷拉着。鼻子长长的,上面有两个大窟窿。他每天都扛着一把九齿钉耙,武起来的样子可威风了。

师:哪段你觉得更好?为什么?

总结:可以用上比喻、加入自己的感情想法等方式,能让你的描写更有新鲜感。

5)修改习作。

板块四 修改习作 游戏结尾

1.修改习作:(1)抓住特点写具体(2)尝试写出新鲜感。

2.小组互猜结尾游戏

3.结语:游戏好玩吗?(好玩)写作文有趣吗?(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常常感受到生活中的新鲜感,用文字记录下来,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六、 板书设计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七、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对于游戏化学习方式的极大热情。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基于这次课程的体验,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1. 首先,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关注。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提供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 其次,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再者,在课堂中应当增加团队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基于以上反思,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适当增加类似的互动游戏。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方哥简评及反思 

  

这次定山小学的活动,我全程参与其中,那天是感恩节,虽然不是我国的节日,但,感恩之心,人都要有,我总有一个想法,我们听课也要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感恩学生的真实学习呈现,有感恩就有想法,我把三堂课一起进行点评及反思——

一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这三堂课抓得很好,不但抓住了,而且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语文要素在环节中软着陆,不要生硬地进行说教。如:《猜猜他是谁》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乐趣,不要一开始就对作文就生畏惧心理,任老师让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猜人物,然后,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让学生明白要猜出人物的方法,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写作、点评、评比……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无痕教学。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梳理课后,围绕海底动物活动,让学生学习“课文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通过圈点、品味、美读、比较、表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写清楚”,后又活化语言,进行小小解说员活动,再迁移学习方法,学习海底植物如何写清楚的,步步深入,抓住语文要素不放松。徐老师在教学《蜜蜂》时,借助关键语句,梳理实验的过程、目的、结果”,都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具体落实,然后,在“新闻发布会”进行活化、运用。

二是对语文真实情境的落实。我曾地说过:我们过去教语文是一篇一篇学课文,学知识;而现在是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真实的生活情景运用中学课文,学知识。这是一个质的不同,一个是静态的学习,把教本作为目标;一个是动态的学习,把教本作为运用的学本,解决真实语言运用任务为目标。这三堂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都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次兴趣盎然的游戏,一次身临其境的解说,一次真实实验的新闻发布会……学生在一个个学习任务中,一次次动态的语言运用中真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当然个性的亮点也不少,我对任老师当场点评,个性评价点赞,我对李老师的解词方法的多样性叫绝,我对徐老师的新闻发布会的仪式感入迷……

当然,金无足赤,任何课肯定有值得反思之处,我一直想说,要改造我们的课堂生态,大家如何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我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233期)《新课标下的新课题》一文,“一方快乐”公众号也有,针对三堂课,有以下几处值得引起思考——

一改造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形态多样性。这三堂课,除了集体朗读、思考、练笔等,可以说大都是一对一的师生对话。这样的信息的流动,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听众,甚至是“逃客”,课堂效率不高。因此,我们要改变单一的一对一的方式,要形成多种形态,四人小组合作,有小组集体汇报,有学生教授学生,有学生质问老师,有学生相互思辨……这三堂课中,有许多处,教师和学生合作一处后,完全可以出示学习评价支架,放手四人小组合作,分工进行,汇报交流,对标修改评价,这样符合学习金字塔高效理论,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教师只要起点拨、鼓励作用即可。

二改造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形态层次性。“文似看山喜平”,课堂也一样,好似文章有起有伏。课堂教学各环节不要平面推进,而要呈现多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让学习向深度挺进。课堂体现“扶——半扶——放”的过程,学习呈现“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迁移……”等多层整合、融合、优化的高效推进。细细看看,这三堂课,可以从不少数进行优化。如:第一堂课引入处,要不要先这样的理性化,是否可能用形象的猜人物出发,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一读就猜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再结合课文,就是一个多层化;第二堂课,在学生梳理出课文内容后,是不是一个学生说了就算了事,要不要全体学生人人过关,这又是一个层次,从个体到全体;第三堂课,对实验处空白的心理想法,是不是学生一说,教师出示自己预设的语言,还是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假设自己就是法布尔,让学生自己写,然后上台板贴、交流,这也是一个层次,从预设到生成,从单一到全体。仔细想想,都是很好的一个教学案例。其实只要用心,每节课都有许多鲜活、生动的“理论”。

三是改造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形态闭环性。在学校管理中有“五个零”效率理论,我一直这样认为这是对的:布置了不落实是零,落实了不检查是零,检查了不反馈是零,反馈了不整改是零,整改了不坚持是零。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学习语言是不是合适呢?至少,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中也适合,就是目标、学习、练习、评价、课外迁移一体性,一以贯之。我们的课堂想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闭环重要的说、写有否对标评价“嵌入”进行闭环;有否和作业本无缝对接进行闭环……

这真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却为绝妙词。研案品课亦如此,一枝一叶细细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11)—《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及简评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