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哥拙文(127)——我与小人书

(2024-10-19 13:41:43)
分类: 方哥下水拙文


我与小人书

  

    题记:叫学生写写童年难忘的事,有趣的事……读着,改着,自己心亦所动,情亦有感,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三十几年前的事,仍历历在目,动笔记之,虽拙,但与生共乐之!

    

   如果说我现在有一点所谓的成绩,所谓肚子里有点墨水,写作上有点心得,喜欢看书的习惯等,其源头我想与童年时的小人书是密不可分的。

     想想应该是三十几年前的事,家乡处在四明山麓,交通不便。那时,可看的课外书很少,在我的印像中,是小人书让我大开眼界,认识了许多名人,读了许多名著,我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书迷。

     清晰地记得,小镇只有一家新华书店,门面不大,只五、六十平方米罢了,可是专门有几个柜台里放着小人书。那花花绿绿的封面,那一本本充满未知的小人书,就如宝石在熠熠发光,吸引着我这个十几岁的“找矿人”;我又如饥饿的人,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就垂涎三尺,真想扑上去,美餐一顿!但“囊中羞涩”,只好在柜台前,徘徊几许,留恋地多看几眼,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它买到手!

     由是,每每找个理由,在爸妈前“死缠”着讨零用钱。小人书便宜的三、五分,贵的也要二、三角。按当时的物价,三分钱可买一根油条,一、二角钱可以买不少食品了。何况家境又不好,姐弟四人,只有父亲一人手工劳作,自然零用钱少之又少。就这样,我零食少吃了。今天三分,明天五分……当积攒到二、三角时,往往迫不及待,奔向新华书店,在那小人书的柜台前,寻觅着自己心仪的“猎物”。从这边看到那边,一本本仔细地端详。唯恐漏下了最好的!你看小小人书封面上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正挤眉弄眼,直冲着我笑,似乎在说:“快带我回家,我有七十二变……”;美髯公关羽长须飘逸,从容镇静,手握青龙偃月,单刀赴宴……“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黛玉正“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哪时,我只知道封面漂亮,哪里知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啊……

     每每买到那来之不易的小人书,我就如获珍宝,边走边看,没到家,已一遍看好了。到家,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再仔细地看,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那情节曲折、栩栩如生的画面,读着那简洁明快、隽永流畅的文字,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小小一册小人书,好像有莫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童年的我。只记得那时没什么家庭作业,除了玩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化在看小人书上了。我在学校抽空就看,家里没事,也看;节假日更是把一大叠小人书拿出来,一本本地看。虽然,不止看了多少遍了,但还是百读不厌。

     在买小人书经历中,最难忘的数每年新年买书的了。过年了,有不少压岁钱,大年初一,新华书店往往有不少新进的小人书,特别是有的连续集的小人书。如《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缺几本,平时买不到,只有新年了才会买到。

     大年初一,一早,我攥着压岁钱,兴冲冲得赶到新华书店,由于来得早,门还没有开。我就在门口来回得走着,急切地盼望早点开门。终于,里面有响动了,估计工作人员在开门了。我赶紧贴在门口,门一开,飞一般冲进去,直奔小人书柜台……哇,崭新的小人书,一排排阵列着,好像等待我的检阅。一本、二本、三本……也不管价格多少,只要喜欢,都买,都成为我的“战利品”,真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啊!

     就这样,三、五年的光景,我的小人书队伍不断扩大,小说也有百来本。得给它们一个家!经过母亲的同意,专门腾出了一只放衣服的柜子,给我放小人书。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床边,给小人书分门别类,有电影的、有小说的、有传奇的……一排排放着,需要看的时候,一找就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印象中我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蜀国的五虎上将,隋唐十大好汉,水浒一百零八将,我都是通过小人书认识了他们。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忠心耿耿;张飞的“当阳桥喝退曹兵”,“智收老黄忠”的粗中有细……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隋唐十大好汉,至今我能如数家珍。就连“三浒”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什么星、什么绰号,至今我也记得不少,如: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是啊,人的黄金记忆时间、读书时间应该在青少年。青少年时的读书,就好像烙印深深地刻在人的脑海中,一生不忘!

     当然,小人书多了,也有麻烦的事。一是书的封面要破。因为,经常看,有时躺在床上看,不小心要把书弄破。因此,对一些当时我认为“珍贵”的小人书,我会小心翼翼把封面包好,放在显眼的地方,格外小心伺候它。二是有人借。小伙伴看到你小人书多,隔三差四地来借。不借,也不好意思;借了,既是担心把书弄坏,又担心别人不还。小时候真的有这种担心,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此,在每本小人书的封面的后背页,也就是现在杂志的封面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认为写得较满意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还的是朋友,不还的是黄狗”的字。四排,旁边写上自己的大名。现在想来,真是可爱可笑。可这都是真实的事!可想而知,儿时,对这些“小宝贝”的喜爱程度!

十六岁初三毕业,我就离开了家乡,一直在外,只有寒暑假回老家。老家也换了新房,但百来本小人书一直珍藏到现在。每每回老家,看论文、写作空余,躺在床上,挑选几本小人书看之,别有一番滋味,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