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哥拙文(126)——我爱集邮

(2024-09-07 08:40:42)
分类: 方哥下水拙文


我爱集邮

 

题记:这一次,让学生写自己的爱好,写自己的个性特长,写自己痴迷的事、景、物……让我也有一写之冲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和学生一起练笔,想想本人的爱好,忆忆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举多得,温馨、快乐萦绕心间……

 

人生,如无爱好,生活未免会枯燥乏味;有爱好,心灵就会充实。

暗忖,我之爱好:散步,十几年了,每晚散步一下,就算吧!阅读,每天看之,也算,养花,是最近几年才喜欢的……写作,偶尔动动笔,但,有实用主义思想,为学生写作、发表论文等服务,权作也算吧。

真正爱之入迷的,我看还是集邮。要说集邮,爱好的时间也最长。从我十六岁起,至今已经有三十几年了。

十六岁离开了故乡,去外地读师范。离家远,一般一学期回家一次,和家里联系的主要渠道是书信。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话、电脑,更不用说手机了。

父母常来书信,几乎每个月都有,言之切切,语之殷殷。而,信封上贴着漂亮的邮票,也是我所喜爱的。可能是我从小有收藏习惯,小时候曾收藏了许多香烟盒,后来又收集小人书,零花钱大多用在此上。长大了又集马,不是说大话,各种各样的马,在当地,数量品种,不是第一,也是名列前茅了。

当时,学校刚好成立集邮兴趣小组,我也参加了。每人都订了一本集邮杂志,那花花绿绿的小票,那方寸容天下的小票。一下子,把我的心给吸引了。

于是,我想方设法地收集邮票了。师范三年里,集了三大本,有五百来张。我的“邮路”来之于下——

一是家信收集。父母来信中不是贴有新的邮票嘛,每每收到信,我首先看邮票,如果是新的邮票,一阵惊喜。看完信后,马上把信封放入水中,约一个小时,轻轻地用镊子夹起邮票,放在干燥的纸上,要背面朝上,小心翼翼地用干布把背面残留的胶水擦掉,擦干,放入边框邮票袋内,快乐地把集邮册收入相应的栏目内,一张邮票,可谓“归入囊中”,乐哉!这可是专业水平哦!信封邮票用胶水粘着,不能撕,更不能剪,破了邮票,就太可惜了。而,放入水中,邮票自然会和信封分离。

二是同学送集。有些同学,没有集邮的,又是我的铁杆哥们,常常会主动拿来给我。记得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听同学说,他信封有一张新的邮票。我立马没心情吃饭了,想尽快看到“庐山真面目”,三下五除二,像饿了几天似的,风卷残云,马上完工,等待他去拿信封,还急着催他,让同桌一顿奚落。饭毕,我和同桌快步走入他的宿舍,啊!是一张憨态可掬的熊猫图。只见那熊猫,胖乎乎,圆滚滚,头部和身体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和肩部是黑褐色的。特别是那一对黑黑的眼圈,长在白白的脸上,像是戴着一副墨镜,旁有几片竹叶。我似乎看到了它那津津有味吃着竹叶和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神情,真是可爱之极。

三是老姐帮集。姐姐,当时已工作,是一家塑料厂的出纳。要经手厂里不少来往的书信,对我这个初涉“邮海”小弟来说,可是“肥差”了。老姐为小弟也可谓“尽心尽责”,帮忙集了不少的邮票,印象最深的是两套邮票,一套宫灯邮票,一套盆景邮票。宫灯邮票是80年发行的,共六枚,分别是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牡丹灯。其图案雅致而不失喜气:有天女起舞,长袖飘浮;有仙鹤立松,引颈轻吟;有青山黛瓦,桃红柳绿;有腊梅怒放,小桥流水……盆景邮票是81年发行的,也是六枚,古色古香的花盆,枝条褐色勾勒,枝叶绿色点染,造型各异:有的盘根错节,亭亭如盖;有的悬崖倒挂,凌空欲飞;有的枝展叶舒,婀娜多姿;有的侧身摇曳,热情迎客……收到这二套邮票后,我左看,右看,晚上看,白天看,爱不释手,喜不自禁。

四是自己买集。当时师范学校每人可以发十八元钱。三十多年前十八元,相当现在的千把元吧!可能要“羡慕嫉妒恨”极现在的大学生。读书,不交学费,学校贴十八元生活费,包分配,哈哈,这就是“生要逢时”啊!这十八元,用一个月一日三餐是绰绰有余的,再加上父母偶有“赞助”,一学期积攒下的“小金库”,有好几十元,每每到放假时,路过余姚镇——当时是镇,现在可是市了。故意买迟一点回家车票,为了节约钱,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当时余姚唯一的邮集公司。

这个集邮公司,不算大。只有一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成折形的玻璃柜内,放着一套一套各具风彩的邮票。心仪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贵的是买不起。我当时只好蹲下身来,张望着,细细看,仔细算,尽量多买几套。

那时,我的想法是“量“上多集几枚,在“质”上,是不能奢望的,贵的要一百多元一套,哪有那么多钱,因而,往往一饱眼福了,多看几眼;然后,买几套便宜的,自认为不错的邮票。

这样,积少成多,三年至少买了十几套,现在还静静地“住”在我集邮册上。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邮票“品相”一如以前。

除了上述集邮方法外,在集邮过程中,也有意外之喜。

那时我的一名好友,他老爸是学校管门的。记得放寒假时,我到他家去串门,一起谈谈毕业后的收获。正巧,他老爸家寄来有几封信,放在书桌上,信已拆了,肯定看过了。我一眼瞟过去,看到其中一封上贴这一张80年猴年生肖邮票。瞧,暗红底色,一只金丝猴,似人蹲着,毛脸、灵耳、双爪皆是金色,两目放光,栩栩如生,十分可爱。我急忙向他讨之,是否可以给我,当时,这枚邮票也没有什么稀罕。同学满口答应。我喜出望外,接着同学递来的信封,如获至宝,谢过之后,急匆匆回家,一番精心处理,这只“金猴”就这样来到我的邮册中。当时“八分”一张,现在已经值几千元了。当然,我不会卖的,现在已经成为我的“镇册之宝”了。

师范毕业后,自己有了固定的工资,集邮也成了购邮,少了一份集邮的快乐,和“捡漏”的意外之喜。

不过,以后的日子里,“爱屋及乌”,细心地关注邮票中的人、事、景……,拿着放大镜,细细地观看方寸之中的内容,查资料,看原著,游实地,着实让我生活丰富多彩,让我知识长进。

一张张祖国壮丽山河的风景邮票:敦煌的飞天,反弹琵琶;龙门的大佛,神秘微笑;兵马俑的雄伟壮观,张家界的奇异风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超五岳的黄山美景……看之,游览之状,历历在目。

一张张中外名人伟人的纪念邮票:如同聆听到他们的真理名言,感受他们的音容笑貌,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张张珍贵动物植物的邮票:仿佛看到它们和人类和谐地共处,万物同源,更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

在这些邮票中,还有一些国外“友好人士”——

几百张朝鲜人物邮票,是我在大连学习时,到丹东参观,抽空在鸭绿江桥边买来的。

几十张珍奇动物的邮票,是我在新加坡植物园里购买的。

还有几十张也不知是什么国家的体育邮票,是我哥从广州集邮公司买来送给我的……

集邮,需要文化知识为底蕴,需要耐心毅力做基石。

集邮,集出人生的精彩,集出智慧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