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作文(806)——游洱海

(2022-03-12 07:49:49)
标签:

游洱海

分类: 学生快乐作文


方哥作文教学语丝:

 

 

这是第三次写景文章,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长城》、《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从课文中可以学到写好一篇参观游览的文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努力把握住游览参观所见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内容要真实。怎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内容呢?这得依靠观察。只有边参观游览边调动各种感官去全方位地观察,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把握住游览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也才能得到真实的内容。  

  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写。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地写出来,那么写成的只能是一篇“流水账”,这样文章就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  

  三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有顺序,条理清楚,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常用的有这样几种思路:

   (1)移步换景法。用这种思路写游记类文章,作者犹如一位导游,按照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写出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景物,也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遍全景。  

   (2)分类摹写法,也叫总分法。掌握了参观访问的材料之后,先给以分类,然后一项一项叙述、描摹。这种方法包括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及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三种。一般可以先总后分。总写部分一般担负着总体介绍、概括叙述的任务,而分写则既可以按方位分几部分写,也可以按时间分几个时段写,还可以按景物种类逐个来写。

  另外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要写景,又要抒情,要使笔下景与作者胸中情统一起来。人常说“触景生情”,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有不同于以往见闻的感触,所以,写游记或参观访问记,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这样的文章才会景真情也真,真可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火车公园

 

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地方,那便是火车公园了。它与别的公园比起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内部停放着一辆老旧的火车,因此得名火车公园,那辆火车已有60"岁"了,它停在不远处的铁道上,供人欣赏,让人们深知它那饱经风霜的历史。  

走到门口,那个大门上"火车公园"的四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金光,栩栩生辉,引人注目:一旁的大树簇拥着它,树下的花草弯下腰向着它敬礼,太阳也点着头向它致敬。支撑字样的两个柱子,被藤蔓缠绕起了一圈,又一圈,为它添加了勃勃生机。  

沿着公园的小路向里走,一阵"哗哗"的流水声就传入耳朵。向着前方看去,你就会看到一个白色的大理石喷泉,这时的喷泉布上了一星绿色的青苔,从远处望去,如同为喷泉镶嵌上了一颗颗绿宝石。喷泉里的水如钻石般明净,是怎样的净呢?远看如同镜子一般映下了蓝天的容貌,近看只见那水如同筛了又筛,竟看不出一丝杂质。  

再绕过一边的花丛,再向里走,只见一辆漆黑的老式火车便展现在眼前,有些地方漆黑的外壳退了色,走近细看,如同被画家画上了白颜料,这辆火车便这里白一块,那里黑一块,像一匹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斑马,煞是好看。在火车上玩的小朋友,像猴子似的在火车上爬上爬下,玩的不亦乐乎,太阳都下山了,但他们还沉迷于他们,所玩的游戏中,大人叫他们了才依依不舍地归去。

这时夕阳的光从天上洒了下来,洒在这黑色的火车上,为火车镀上了一层金,让这辆火车容光焕发,好像回到了它"年轻"的时候:漆黑的外衣,震耳欲聋的汽笛,滚滚的黑烟,以及那飞一般的速度,可真神气十足。想象着这静静伫立在铁轨上的火车年轻时的样子,不知不觉的就走到了公园的尽头。

 

 

游仙桥溶洞

 

古人云:“天下雄观,无奇不有”。今天,我就来到了英德,游览了奇幻无穷的仙桥溶洞,接下来让我把眼前的奇观徐徐向你展开吧。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腾云驾雾的八仙,个个神采飞扬、笑容可掬,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欣赏完八仙,再过了一个桥,就来到了乘船处。船是木质的,外面包着一层铁皮,船身比较大,大约能坐二三十人。我们穿上救身衣,坐进船里,估计行了五六百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走上一条乡间小道,两旁是茂盛的竹林,林间鸟儿高鸣,一朵朵杜娟花迎风摇曳,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忽然,我们听见了一阵嘈杂的声响:“葫芦,葫芦,保平安的葫芦!”“陶哨,好玩儿的陶哨!”……原来是小道两旁的商贩们正努力地叫卖着,地摊上都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竹鸟,葫芦,各种陶器……我禁不住买了一个葫芦状的陶哨,吹了吹,声音响彻云霄。  

继续走了两三百米,终于来到了“仙桥龙宫”的洞口。洞口停的船和之前坐的船有点不一样,因为洞口比较窄,所以这儿的船比较小。坐上了船,进入了漆黑的洞口。

没过多久,眼前突然一亮,只见在一块大而光滑的石座上,矗立着一根高高瘦瘦的石柱,石柱前面趴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上面又趴着一块小石头,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正在给龟爸爸念经,小乌龟也趴在龟爸爸的背上全神贯注地听着。

船缓缓地往前开,前方一阵阵水流声钻进的了我们的耳朵,“哗啦啦,哗啦啦”,只见一道细小的瀑布从岩石缝中喷涌而出,非常奇特。船慢慢接近瀑布,有些小朋友拥到船边,伸手去触摸水流,这导致船体倾斜,差点翻船,大家顿时一片惊呼。这时,我看见“岸边”有数十棵“石柳”茂盛而挺拔,我不禁高声吟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引起大伙儿的一阵欢笑。“石柳”旁的河中央,从溶洞顶上往下探出了一个巨大而弯曲的钟乳石,一直延伸到了河面,仿佛是一条巨龙正在畅饮河水……  

我们的小船不知不觉已划出了溶洞,回过头去,想着刚刚看见的奇景,真是意犹未尽,不禁赞叹道:“天下奇观者,非仙桥溶洞莫属也!”

 

 

游洱海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而我最心驰神往的便是洱海。  

去年冬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洱海边的客栈,我抬头望向天空,哇,整个夜空星罗密布,在广州哪儿能看到这样的星空?弯弯的月儿挂在夜空中,好似一把镰刀,把月光投向洱海。风就像指挥官,让洱海响起波涛声,与自己的“呼呼”声组成一首交响曲。  

第二天清晨,观赏完了日出,我们就开始了环洱海游。从洱海的西面到东面,路途中我们看到了苍山,苍劲的苍山顶覆盖着一层雪白,像戴着一顶白帽子。在阳光下的洱海,波光粼粼,一旁的芦苇已经发黄了,在风中芦穗沙沙作响。我们还在洱海东北面看到了顽强的枯木,干枯的树枝像无数只小手伸向天空。  

下午时分,我们来到了洱海东面,准备在这里看日落。太阳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到处玩乐,被“乌云网”套住了,在里面动弹不得。情急之下,在乌云网上撕破了几个口子,把阳光投射在苍山上。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洱海神光!”我定睛一看,这就是神光?怎么长得跟瀑布一样?还很像天梯,确实有趣!

过了一会儿,太阳又撕破了几个口子,又多了好几条“瀑布”,沿着苍山洒落到洱海,在一旁“吃瓜”的洱海用它的波涛清响,为太阳加油。最后,太阳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撕裂了“乌云网”,苍山的面目,被“瀑布”的倾泄而下遮住了,此时的洱海如同银色的锡纸一般,秋波无痕。海和天被连起来了,隔着一帘“瀑布”,隔着宽阔的天梯,苍茫一片,甚是壮观。终于,太阳小心翼翼地落下来,收走了“瀑布”,发出五彩的晚霞。我们以为这就结束了,没想到在回程车上,却看到顽强的太阳从苍山底下向天空投射出金色的光芒,四处发散,如同佛光一般,仿佛佛祖就盘坐在佛光中念念有词,祈祷着我们祖国国泰民安。

洱海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赏”的优美胜地!它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

 

(方哥提示: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小作者是否有游览顺序,而且条理清晰, 是运用了移步换景法,还是用分类摹写法,在游览过程中把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特点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是不是景物描写转换自然,用上过渡句。)  

 


快乐作文(806)——游洱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