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驽马方阵(124)——《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说课稿

(2020-05-19 16:00:15)
标签: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教育

分类: 团队活动足迹


亦真亦幻  虚实相生

 

   ——六年级下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说课

                                            

慈溪市周巷中心   周雯


屏幕前的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我将从“立体视角看教材,立足发展定目标,聚焦科幻说板块”这三个方面说课。

 

一、立体视角看教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插上科学的翅膀,也就是在想象中要能带有一些科学的元素,写一个科幻故事。教材的第一部分首先展现了三幅插图,为学生的想象拓展了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科学幻想,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这三幅图画与第一段文字相对应,文中的省略号又给学生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教材的第二部分提出习作要求,并引导学生在习作前进行交流。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意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明确习作要求要奇特有令人信服,然后按照要求修改完善习作。

从前后联系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本单元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篇科幻小说,为本次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奇特的想象,为写作做好铺垫。

统编教材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指向“想象”的习作与以往教材相比明显增加。三年级上册的“我来编童话”,三年级下册的“奇妙的想象”,四年级上册的“我和过一天”,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五年级上册的“二十年后的家乡”,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等,这些习作,从想象的合理、故事的完整到描写的细致、形象,从童话、神话到科学的引入,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表达上,要求都在逐步提升。到了六年级下册“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更是明确提出了科学性和故事性的双重要求。

我们这一届六年级很特殊,是衔接年级,在此之前,编写过童话故事,写过“我的奇思妙想” “ 二十年后回家乡”,虽然已多次接触想象作文,但对于创编科幻故事,则主要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普遍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第二,不清楚怎样才能使故事一波三折;第三,缺少故事味儿,想要表达的内容过于直接。

 

二、立足发展定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 因此,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总目标:

(一) 写一篇科幻故事,既要展开丰富想象又要有科学依据。

(二) 故事内容具体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流畅。

(三) 通过故事反映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四) 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注意修改,力求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第一课时目标:

(一)借助范例绘制情节图,构思一个令人信服、情节曲折的科幻故事。

(二)根据情节图写一个片段,借助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善用情绪”“巧用对话”使自己的故事巧妙自然、引人入胜。

(三)乐于与同学分享并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目标:

(一) 完成整个科幻故事的创编,“用环境”增加作品的故事性,并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醒目的标题。

(二)能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力求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三、聚焦科幻说板块

本节课我主要围绕第一课时目标展开教学,下面我将从“天马行空话科幻”“一波三折绘情节”“支架助力学写法”三个板块跟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在这一板块中我设置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天马行空话科幻

1.游戏热身

通过课前游戏——根据提示猜科幻作品,积极营造和谐的心理场,把学生带入“科幻”的习作情境之中。

2.交流科幻

先组织学生进行“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的交流,学生说到了《海底两万里》、《三体》《盗梦空间》……,这个过程中,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明确了什么是科幻故事,并借助读过的科幻故事打开了习作思路。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科幻故事的共同点——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又要有科学依据。

3.明确要求

请学生默读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想想写好这次习作要把握哪些关键点?不难发现教材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了三个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的习作构思。

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为故事中的人或者人化的物设定一个生活的场景,增强故事性。

他们可能会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科幻故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科学知识技术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这也是科幻故事需要具备的一个要素。

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是为了引导学生写故事时要大胆放飞自己的想象,尽可能让故事奇特、新颖。

接着,组织学生把自己认为能体现“科学元素”的词语圈画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内容和圈画的词语,都和“科学”二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是,它们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想象,是比我们这个时代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更为先进、更为发达的科学元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幻想”。

4.走近“科学”

考虑到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于是在此设计了参观“纸上科技馆”的环节,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遇到不懂的会主动向大家请教,有的同学遇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会积极与大家分享。有的同学不满足于表格中的内容,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同学甚至觉得表格中的领域划分不全面会当众质疑。小小的一张表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储备了更多的科技知识,为即将开展的创编科幻故事奠定了基础。

第二板块——一波三折绘情节

课堂里学生已经会的我们要少教,学生不会的我们要重点教,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学生都知道情节曲折的故事更为吸引人,但是怎样才能使情节一波三折呢?这是本次习作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这五个步骤搭建支架来突破难点。

第一步,出示范例

根据课前交流,以孩子们较为熟悉的《超能陆战队》《流浪地球》为例,出示情节图

第二步,绘情节图

组织学生构思一个神奇的科幻故事,绘制情节图。如果有需要,可以去纸上科技馆寻求帮助。

第三步,交流反馈

全班共40人,大部分学生想象能够构思出整个故事,有8人是关于人工智能的,13人关于太空生活、星际探索,15人涉及到了时空穿越、物种演化……我选取了2个具有典型性的学生的情节图集体交流反馈。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这个故事中所涉及的科学元素是什么?你觉得若干年后可能实现这个梦想吗  (令人信服)

(2) 情节是否完整,交代清楚了起因、经过、结果了吗?

其中,第一个评价点主要着眼于“科学性”,而第二个评价点着眼于“故事性”而进行的。从两个学生的情节图来看,这两方面难不倒大家。

但是,作为一个好的科幻故事,仅有这两点是不够的,好的情节要有冲突、转折、变化,甚至颠覆性。

第四步,再示范例

于是,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并再次出示情节图范例,在这两个科幻故事中,作者都设置了障碍:《超能陆战队》大白在救卡拉教授的女儿时,推进器失效,用火箭拳把同伴们打出去,自己掉入了未知领域。《流浪地球》 在流浪过程中遇到木星,由于引力险些相撞,刘培强牺牲了自己和空间站。这些障碍的设置,使情节有波折了,更为吸引人了。最后,我们还总结出了方法——在创编故事时,“目标——障碍——努力——意外(不好的结果)——反转(达成目标)”这样的模式能轻松解决“怎样才能一波三折”这一难点。这样的操作帮助学生提升了习作思维,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步:修改情节图

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反馈和习得的方法,对自己的片段进行修改。修改完后请同桌评一评。让学生在评,,赏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学会“一波三折绘情节”的方法

第三板块——支架助力学写法

这一板块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练写片段,反馈交流

根据情节图,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大约十分钟时间。接着,选择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进行反馈,集体交流:

(1) 所写片段与情节图内容是否对应?

2)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者你有什么好的意见给他?

引导学生发现,小作者通过情绪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点非常好。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也是通过小主人公的情绪变化“鄙夷不屑——失望——难过——无奈——羡慕”让我们走进了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想象世界,感受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不过,作为一个科幻故事,关于时空蛋的科技性能的介绍似乎欠缺了。《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可以作为一个支架给予示范。

第二步: 支架助力,习得方法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巧用对话,自然地通过人物对话介绍了机器人老师的功能。

第三步,修改习作,赏析点评

回到刚才那位同学的习作片段,组织学生继续为刚才的习作片段提出修改建议,主要针对如何巧妙地将科幻元素通过人物对话自然地说出来,让读者更为明白。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分享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

接着,师生赏析刚才那位同学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将时空蛋的科技性能通过对话说出来,不仅增加了科幻味儿,而且这些对话非常生活化,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有真实感。

在师生赏析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赏析点评——把自己写的片段分享给四人小组里的伙伴。一位同学读完,其他同学评一评:有没有自然巧妙地写出科技性能,有没有通过人物的情绪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四步,课堂小结,总结方法

首先,结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这堂课大家了解了科幻故事的特点,试着构思了一个令人信服,一波三折的科幻故事,还练写了这个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学会了“善用情绪变化推动情节发展”“巧用人物对话自然地道出故事中的科幻元素”。从科学性和故事性两方面为学生习作指明了方向。

接着,提示第二课时内容:我们将要继续完成这个科幻故事的创作,进一步将我们的故事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使故事更加精彩。

 

 老师们,这是我对《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一课的思考。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无止境的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