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方阵(106)——《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10-23 08:18:22)
标签: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教育 |
分类: 团队活动足迹 |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
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种、好、干、分”,会读“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等短语,会写“份、坡”等字。
2.会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葡萄沟的理由,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能抓住关键词概括第二段每句话的意思。
3.能借助图片,认识梯田,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产”“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知道先具体后概括描写的句式。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理位置,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在辽阔的祖国西北新疆有一座城市——吐鲁番,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词语“新疆、吐鲁番”。
2.那里有个地方叫“葡萄沟”。谁来读好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点评:轻声字读得轻而短促。
二、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赶紧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做到:
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词、句
(1)这一组词语,请一位小老师带大家读:
种葡萄 钉木架 热情好客 葡萄干 水分
师:这些词都是多音字,去掉拼音,还能读好吗?
(2)词语放到句子里,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3)这些短语,谁会读?
茂密的枝叶
点评:把“的”读得轻又短。
(4)能读好这个长句子吗?
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伸出手指告诉老师。接来下,三人小组每人读一段,最后一段一起读。读的小朋友能做到声音响亮,听的小朋友认真听,等她读完帮助她纠正读错的地方。
4.刚才,你有纠正同伴读错的地方吗?(学生交流,随机正音)
5.现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你喜欢葡萄沟吗?来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相机板贴:水果、葡萄、老乡、葡萄干。)
(引导1:其他同学,你还喜欢葡萄沟吗?谁来说说不一样的理由?引导2:还有同学喜欢葡萄沟,有不同的理由吗?)
小结:有这么多理由,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葡萄沟,怪不得大家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板贴:好地方)
(三)细读文本,感受葡萄沟特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
1.过渡:我们先去看一看大家喜欢的水果,读读第1自然段,划出写水果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1)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水果种类多
·引读:葡萄沟里有——(学生读水果)
·葡萄沟生长、产出了那么多水果,课文用了一个词,葡萄沟——出产水果。(指名读“出产”,板贴)
(2)这么多的水果,能调换一下顺序吗?(不能)这么多的月份都有水果,怪不得那里是个出产水果的好地方。
2.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老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
3.小结:这样出产水果的地方,难怪人们要称赞它——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葡萄五光十色和老乡热情好客。
1.接着让我们去看看写葡萄和老乡的第二段,自己读一读,数一数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标上序号。(校对:请同学们用手指告诉我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2.请4位同学合作来读好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来说一说每句话讲了什么。
3.哪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预设第一句:葡萄种的地点。(点评:是的,见过梯田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像阶梯一样沿着山坡向上爬的就是梯田。)
(点评1:你读出了葡萄“五光十色”。点评2:你真会读,找到了葡萄枝叶茂密。点评3:真厉害,你用了自己话来概括。刚才老师说圈出关键词,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圈关键词的方法读懂了每句话写了什么。
4.刚才有同学还喜欢葡萄沟的葡萄,读读这一句话,说说葡萄五光十色的理由。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葡萄五光十色:“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颜色多而又光泽。(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葡萄五光十色的?)
·引读:是啊,同学们你们看,葡萄有——(出示葡萄,学生读颜色),那么多种颜色,课文就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五光十色。(指名读,板贴)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联系上文,就理解了“五光十色”的意思。
(2)这个句子,你还读出了什么?“一大串一大串”,葡萄多而饱满。(连用两个一大串写出了葡萄又大又多)指名读。
(3)你瞧,在绿叶的衬托下葡萄有那么多种颜色,所以美丽极了!想来看一看吗?你来读读这个句子。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前半部分,教师读“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4)同学们,这个句子就是先具体描写葡萄有那么多种颜色,再概括描写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清楚地写出了葡萄成熟时的画面。男女生读。
过渡:再来看看你喜欢的老乡,自己读一读,说说老乡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是这个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
·准会是什么意思?(一定会、肯定会)
·吃个够呢?(吃的很饱,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2)这样的维吾尔族老乡,用一个词语来夸,就是——热情好客。(板贴:老乡热情好客)
(3)小结:刚刚我们通过联系下文,也读懂了“热情好客”的意思。
(4)谁来读出老乡的热情好客,指名读,齐读。
5.总结:葡萄沟不仅出产水果,而且葡萄五光十色,老乡也热情好客。难怪人们对它赞不绝口,都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葡萄干的制作。
(四)写字指导
1.书写“份”、“枝”
(1)一看结构:左右结构。
(2)二看高低宽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3)三看关键笔画。(提醒:“分”撇捺舒展、“十”和“又”在同一中心线)
(4)师范写,生练写。
(5)学生评价: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分”撇捺舒展、“十”和“又”在同一中心线
(6)评价、修改自己的字。
(五)板书设计
出产水果
葡萄沟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这篇课文脉络清、文辞优美、描写生动。基于点段和文体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为:1.读准多音字“种、好、干、分”,会读“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等短语,会写“份、坡”等字。2.会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葡萄沟的理由,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能抓住关键词概括第二段每句话的意思。3.能借助图片,认识梯田,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产”“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知道先具体后概括描写的句式。
评课过程中,方特对本堂课的这几个设计进行了肯定:1.识字教学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的规律,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2.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教学设计基本准确。3.写字教学扎实,有方法、有评价、有修改。
反思课堂,聆听了方特的指导,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和个性表达。在初读课文后,我向学生提问“喜欢葡萄沟吗?说说你的理由”,结合学生回答我们从文中提取了很多喜欢葡萄沟的理由,进行了板贴,这一环节作为整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在做好这一步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再说一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理由,这样不仅能更有条理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使这个环节更有意义。
2.课堂教学扶放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秋季葡萄的语句是先具体后概括描写的句式,并且我们要学习联系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先让学生找一找“葡萄五光十色”的理由,通过圈画词语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品读、合作读,掌握这个句式的特点,感受葡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那么,在教学描写老乡热情好客的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先扶后放,让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用找划、体会、朗读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热情好客”的意思,感受老乡的热情好客。
3.教学过程有梯度。方特的评课和讲座中提到了课堂教学要呈现有梯度,在仔细品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还要设计有梯度的教学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有所收获。
精准把握文本语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品味、运用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我孜孜不倦继续努力的方向。
(方哥的话:感谢周老师的辛勤付出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