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文本分析为引  促进教师“以学定教”的园本教研活动

(2017-12-15 21:10:36)
分类: 教育资源共享

以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文本分析为引

促进教师“以学定教”的园本教研活动


问题提出:

备课的基础是研读教材,而对幼儿学习情况的分析则是在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前者是在考虑教什么、学什么,后者是在考虑怎样教、怎样学。所以,教师要想使教学计划富有成效,就必须走近幼儿,了解幼儿,与幼儿对话。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即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幼儿的“学”,重视幼儿的观点、想法,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了解不同幼儿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使幼儿学习需要的满足与最终的教学目标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尝试采用分析文本的方式,达到提高教师“以学定教”的组织教学活动时的组织能力。以幼儿园大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秋天的雨》为例

研讨内容:散文《秋天的雨》

研究目标:

通过对散文《秋天的雨》的文本分析及幼儿学习情况的分析,提高教师结合文本特点与幼儿发展水平“以学定教”的能力。

教研方式:体验研讨、过程归档

教研准备:

参研教师提前熟悉文本;投影仪  文本分析记录表

    研究步骤:

1.  文本分析,讨论文本核心经验,确定文本最核心的价值

2.  结合文本分析,分析幼儿发展水平,讨论幼儿学习过程中可能比较困难的地方,确定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3.  讨论解决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研究过程:

1.  文本分析

主持人将文本分析记录表中的“秋天的雨”文本投放在投影上,教师们首先研讨散文“秋天的雨”的文本特点和核心价值,同时记录人将老师们分析出的重点标注出来展现在屏幕上:

通过讨论,老师们认为《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诗如画,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美的范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作品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富有特点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味道、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忙碌这三幅生动画面。作品中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句式等多种修辞手法,首尾呼应的结构,使得语言生动优美,富有韵律美和艺术感染力,充分彰显出秋雨的神奇、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渲染出了秋天自然美的意境。

《秋天的雨》核心价值在于:丰富的词汇;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排比句式带来的语言的节奏美;自然美的意境。

2.  学情分析

分析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老师们通过讨论认为,对大班孩子来说难点在于第一幅画面秋天的色彩的理解: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难点在于文本中比喻、拟人手法的理解,如“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是隐喻秋天凉爽的季节特征,“橘子、柿子你挤我碰”隐喻水果的丰收,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描写的是菊花在秋风秋雨里摇曳的美丽姿态,修辞手法的理解是小朋友学习时的难点。

第二幅画面:秋天的味道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第二幅画面描写生动,但是在大班幼儿经验范围内,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可以进一步提升,

第三幅画面: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忙碌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理解这一段,需要小朋友具有相关的知识经验。

3.讨论教学策略

1)重难点的解决:

画面一可以借助画面的呈现帮助小朋友理解,重点提问:为什么说银杏叶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邮来了秋天的清凉;你挤我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教师还可以搜集银杏、枫叶的树叶请小朋友观察树叶特点,引导小朋友将动词“扇”、“邮”与树叶的外形特征连接起来。

理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可以先请小朋友表现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的情景,然后提问:“为什么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你觉得它们会说什么呢”?使小朋友在感受的基础上体验、理解进而欣赏,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画面二在小朋友经验范围内,可以开放性的问题:“秋雨里还藏着哪些好闻的味道呢,你有没有被被那香味勾住脚的时候呢?”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小朋友的经验,引导小朋友大胆去说。

画面三应在活动前丰富小朋友相关经验,解决问题。大班小朋友已经具备一定的季节更替和动植物过冬方式的知识的经验,在活动前可以有意识的在户外观察时引导小朋友观察各种树木在秋天的变化,了解常青树和落叶树的特征,以及丰富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将问题在教学活动前解决。

2)散文意境美的感受

·主要运用听赏的方式,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并借助舒缓的音乐烘托气氛;

·重点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篇散文你觉得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很美,为什么?

·表现创造:散文朗诵、运用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秋天的美

通过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树立了 “以学定教”、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的意识,充分尊重幼儿兴趣,尊重其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的意识,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重要性。正如一位特级教师说的:要想真正上好语言课,必须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言的味道来,才能上出有语言味的课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你的第一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