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辿(chn缓步也)丹霞地貌群(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丹霞地貌群2019年6月8日陕西府谷墙头乡旅游杂谈 |
分类: 陪你一起走长城 |
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内心一定是丰盈充足的,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可以把生活经营成一首诗,在苦闷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叶子题记
莲花辿(chn缓步也)丹霞地貌群
(2019年6月8日周六 陕西府谷墙头乡)
莲花辿(chn缓步也),位于陕西府谷墙头乡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龙口镇、山西河曲县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是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地带。以准格尔旗龙口镇为中心8平方公里以红色为主的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中生代沉积岩,是一处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群,地质学上叫砒砂岩。
该景区覆盖墙头徐家梁村,麻镇石岢梁、树儿梁、韭菜墕村,龙口镇小占村、大占村、灰口村、大口村、梁龙头、逐虏台、驴尾巴咀、邢家圪旦等村落。承长城、黄河之拥,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
流沙、草原、黄河、长城、湿地、岛屿,峡谷古渡,墩台相望,群山相连,兼具苍凉与俊秀之美,是十分罕见的天然地理奇观,是黄河中游最为独特的雅丹地质公园。
据悉,莲花辿(chn缓步也)得名来自于康熙皇帝。史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在平定噶尔丹叛乱时曾驻足鸡鸣三省之处(即今准格尔旗龙口镇的大口村),被展现在眼前的五色斑斓的状若莲花的砒砂岩地貌所吸引,在得知此地貌尚无名称的情况下遂命名“莲花辿(chn缓步也)”。
当地人也称之为“撒着葱花的五花肉”。 据说一起风,这里石击沙鸣似鬼哭狼嚎,被当地村民称为“魔鬼城”。
第一眼看到莲花辿时,和所有人一样,被展现在眼前望不到头的五色斑斓的状若莲花的丹霞地貌所惊艳。这里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城东北,高百余仞,南面黄河,西北绵亘10公里。
长期以来因为地处偏僻而锁在深宫,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我们也是在游览黄河大峡谷途中,经过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村绕黄河龙口大桥返回河曲的途中无意中发现的。
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漂亮的S形转弯,莲花辿就坐落在黄河入陕第一湾上,它用巨大的身躯阻挡着黄河,逼迫使它向南流去。
莲花辿(chn缓步也)是游牧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交融的地方,大量影视、文学作品以这一奇观为背景。广泛流传的陕北民歌、内蒙漫瀚调、道情、河曲二人台、晋剧更为莲花辿增添了“艺术海洋”的气氛。
莲花辿(chn缓步也)地理、气候特殊。山上徐家梁是有名的“花果山”,干旱山地盛产苹果、沙果、杏、桃、海红、海棠、海秋、葡萄、槟子、李、梨、红枣,以及西瓜、香瓜、红葱、谷米、黄米、粟米、红小豆、绿豆、豇豆、棉花、葵花。山下是 “塞上江南”,盛产各种瓜菜、花生等等。
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这里也逐渐被游客所熟知。2016年,莲花辿(chn缓步也)被评为国家级丹霞地质遗迹,2017年在CCTV9、CCTV1《航拍中国》栏目中播放。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曾在这里开机取景拍摄。
莲花辿(chn缓步也)是由古生代二叠纪(约2.5亿年)、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厚层砂岩、泥质砂岩、砂页岩、泥质页岩组成的岩石互层。
由于这里的地形环境和气候因素,形成莲花辿这种独特的沉积岩。它形状各异、高矮不一,走在干谷沟壑里,看似石头一样突出的山石,但质地非常松软,经过多年风化和雨水的冲刷,形成像五花肉一般条状相间的图案。
登上峰顶,极目远望,方圆10多公里全是裸露的山峰,远处的黄河蜿蜒流过,无论山坡上,还是山峰上,看不到任何植物的影子,色彩斑斓的岩石耀眼夺目,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交相辉映,置身其中,壮美景色美不胜收,让你流连忘返,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就是鲜为人知的府谷莲花辿。
在不同的位置欣赏莲花辿(chn缓步也),层层叠叠,峰峦交错,与沟壑相映,尤其是夕阳西下色彩变换,仿佛燃烧的火焰,绚丽的晚霞。
夏季雨后色彩更鲜艳,白色与红色相间更加分明,春秋季略显苍凉,但场面宏大,走在其间有种身临电影场景的感觉。
关于门票:暂无门票
关于住宿:黄河东岸山西河曲县住宿条件好,酒店多。黄河西岸内蒙境内的大口村有多家农家乐可住宿,观赏方便。
关于交通:1、陕西方向:榆林府谷县东北墙头乡境内(沿黄公路陕西段与内蒙古接壤处),主体在大口村,沿着黄河往北一路面积很大。
2、山西方向:忻州河曲县黄河对岸(车辆可乘船摆渡至大口村最便捷或从河曲县城北边黄河龙口大桥绕行),一路南下至陕西墙头乡境内。
莲花辿(chn缓步也)的形成:莲花辿(chn缓步也)是由古生代二叠纪(约2.5亿年)、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厚层砂岩、泥质砂岩、砂页岩、泥质页岩组成的岩石互层。砒砂岩为陆相碎屑岩系,由于其上覆岩层厚度小、压力低,造成其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
岩性为砾岩、砂岩及泥岩,交错层理发育,且颜色混杂,通常以粉红色、紫色、灰白色、灰绿色互层相间而存在,所以也叫“五花肉”。
由于其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水如泥、遇风成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也由于这种岩层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当地特殊的自然、 人文环境,使得该岩层极易发生风化剥蚀,生长植物很少,堪称水土流失之最,被称为“地球疮疤”。
可生长植物有:油松、沙棘,羊草、冰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沙打旺、扁蓄豆、野豌豆、驼绒藜、地蕉、野韭菜、崖菜、地皮菜等;优良灌木树种有:花棒、羊柴、乌柳、沙柳、红柳、柽柳、黄刺玫、蒙古莸花、芨芨草等;优良乔木树种有:侧柏、樟子松、河北杨、旱柳、刺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