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黛螺顶(小朝台)(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五台山黛螺顶2018年9月22日山西五台山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五台山黛螺顶(小朝台)
(2018年9月22日 山西五台山)
黛螺顶又称作大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因从山顶往下看,像一个倒扣的大海螺,而盛夏时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呈墨绿色,所以也叫黛螺顶。
黛螺顶(寺),就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 寺内供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故黛螺顶素有“小朝台”之称,是很多忠实佛教信徒及游客的必去之地。
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
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萨像,等于转遍了五座台,所以叫“小朝台”。
关于大朝台与小朝台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来五台山朝台进香,却总遇风雨,难以上山。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春,乾隆问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听说你在中台顶的演教寺住过20年,我怎么一次也上不去呢?”青云和尚回告说中台顶气候变化多端。
乾隆虽然放弃了登山顶的想法,但仍对青云和尚说:“三年后我再来时,既不登台顶,但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青云和尚到第三年时还没想出办法,这时有个叫栓柱的小和尚,偷吃供品被抓。青云老僧没有按戒律处罚,而是限他三天之内,想出“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的最好办法。
三天头上,栓柱终于想出了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正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台顶,进正殿朝拜五方文殊等于朝拜五台顶的五方文殊的办法。
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年)3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所以,自乾隆之后才有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
寺内以文殊为主供,文殊菩萨以大智著称,所以1080级台阶也称作“大智路”。一般游客会选择这条台阶路,一共有1080级台阶,全长约500米,信众们相信,这是条通往智慧的道路,走过这条道路的人都能聪明,能增长智慧,还能消除1080种烦恼。
沿着1080级台阶路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寺)的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站坛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在旃檩殿内,你能看到一尊站立在佛坛之上释迦牟尼佛像,而不是常见的盘坐模样。
寺内中殿檐台下左侧立有石碑,正面刻有乾隆十五年冬御制大螺顶碑记,对大螺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碑背面又有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登黛螺顶御笔题诗,曰:
峦炯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文殊像,阇黎凝未识真宗。
五文殊殿内还供奉有五个文殊菩萨像,分别为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吼文殊。
在黛螺顶上,遥望四周,你能看到南、西、北、中四台和台怀镇中心区的众多庙宇,如:塔院寺、菩萨顶、显通寺和万佛阁等。
距离黛螺顶下方几十米处(登大智路时经过这里),有一座寺庙“上善财洞”,是善财洞的另一部分,上善财洞里面有一处“尸陀林”,是一座很大的墓地,里面埋葬了很多在五台山出家的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