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2018-09-19 07:09:17)
标签:

内蒙古俄罗斯族

格瓦斯制作技艺

2018年8月11日

呼和浩特内蒙古展览馆

文化

分类: 走遍内蒙古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

2018年8月11日 呼和浩特内蒙古展览馆)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呼伦贝尔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格瓦斯”最早起源于俄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有资料记载,当时的俄罗斯贵族远赴他们神往的上流社会巴黎旅游居住时,竟因为当地没有格瓦斯而感到苦不堪言,甚至打道回府。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叶子与内蒙古自治区级“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传承人共舞

格瓦斯采用俄式大面包(大列巴)、麦芽糖为基质,经糖化、乳酸菌、多菌株混合,传统发酵工艺加工发酵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乳酸菌、钙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开胃、健脾、降血压、消除疲劳等作用。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格瓦斯/克瓦斯(俄语、乌克兰语:квас,“发酵”的意思;波兰语:kwas chlebowy,“以面包发酵”的意思;立陶宛语:gira;爱沙尼亚语:kali)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由于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所以儿童也可以饮用,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软饮料。另外,在俄罗斯城市,克瓦斯也可以指红茶菌。该饮料后传入我国哈尔滨,吉林,新疆的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区。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19世纪末,格瓦斯传入中国。俄国没落贵族将“квас”酿制工艺首次带入中亚各国及中国黑龙江、新疆的伊犁河谷,阿勒泰,塔城等地区。此后的150多年间,这些地区尤其是伊犁的俄罗斯,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民族群众均以各自的方法酿制着“квас”,彼此间保持着工艺交流,最终将“квас”演绎发展成为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民族文化饮品,在伊犁,“квас”有着众多的名字,格瓦奇、卡瓦斯、格瓦斯,土啤酒等等。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1900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跨国商业企业之一—秋林洋行,并将家乡的传统饮料格瓦斯及格瓦斯的酿造工艺带入哈尔滨,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秋林格瓦斯。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格瓦斯饮料有一种特有的麦乳与酒花发酵的芳香。格瓦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以俄式大面包、酒花、麦芽糖为基质,经益生菌、乳酸菌等多种菌种混合而成。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格瓦斯饮料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乳酸等营养成分,可以促进肠道消化各级系统健康,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减少毒素,促进肠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的铁骑从此奔腾而出震撼世界;这里是中俄边界,有着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2600多位俄罗斯族人和5230多位华俄后裔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这些华俄后裔长着一付欧式面孔,却说着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居住的房子多数是俄罗斯人喜欢的“木格楞”,他们的衣着打扮尤其是妇女还保留着俄罗斯女人的好多穿着习惯,比如头系三角巾,身穿大花裙等等。这些中西合璧、土洋相间的人文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额尔古纳河畔的华俄后裔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中原“闯关东”和修筑中东铁路后留在边境地区的中国劳工构成了清一色的单身男子移民大军,与大量越境居住的俄罗斯人杂居,或越境到俄罗斯境内经商、定居。在地广人少的额尔古纳河畔演绎了一段段两个民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最终繁衍出一支特殊的人类族群。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门类较多重点在传统音乐、传统舞蹈、 传统技艺、 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多个资源类别。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截止2016年末,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俄罗斯族民间舞蹈”“俄罗斯族木刻楞营造技艺”“俄罗斯族列巴制作技艺”“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俄罗斯族民间歌曲”“苍狼与白鹿的传说”“俄罗斯族婚礼”列入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全市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呼伦贝尔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苍狼与白鹿的传说”、俄罗斯族民间服饰、俄罗斯族婚礼、俄罗斯族四轮马车制作技艺、俄罗斯族纺织技艺等20多个项目入额尔古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名录项目。确立额尔古纳市级传承人40余人。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额尔古纳市有一个优秀的特殊民族群体,这些人绝大多数身强体壮,头脑聪颖,热爱劳动,讲究效率,性情乐观豪爽,能歌善舞。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从相貌上看,他们与汉族大有区别,明显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皮肤较白皙,眼窝较深,鼻梁稍高,头发黑中略带暗黄,眼睛多为暗褐色。仔细端详,与汉族又有几分相象,这便是华俄后裔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额尔古纳市共有俄罗斯族4980余人。主要分布在恩和室韦俄罗斯族乡、拉布大林镇、三河镇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一些村落。到他们中间访问,你仿佛是在读一部额尔古纳河畔百年史,他们会给你讲述俄罗斯族的过去和现在,你可以领略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俄罗斯族的形成可追溯到清初。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以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规定除猎户外,两国百姓不得随便越界,但仍有大批俄人深入中国境内采金、伐木、牧畜。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借口出兵进犯,沙俄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额尔古纳河右岸沿边卡伦皆被焚毁,官兵逃散。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在边防空虚的情况下,大量俄国移民流入额尔古纳市境,到1907年已达1000户以上。中东铁路施工时,俄国招募大批华工前往俄国境内筑路,很多工人与当地俄国女子成婚,其后返回额尔古纳河右岸定居。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白俄贵族越过西伯利亚,逃亡到额尔古纳河畔,部分人渡河进入额尔古纳市境定居。民国初年,冀、鲁等地遭受水旱灾害,相当数量的青壮年农民“闯关东”来到额尔古纳河地区。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到本世纪20年代以后,额尔古纳市境内俄侨已达万人之多,形成了30多个纯由俄侨组成的村屯和一些中俄杂居的居民点。相当一部分中俄男女青年在生产、生活中频繁接触,交往日密,最终结为夫妇。至今,其后裔已繁衍到第四、第五代。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居:
俄罗斯族居住的房屋,除近年新盖的砖房外,老房多是单门独院的俄式“木刻楞”,用原木交错垒起作墙,各层原木间垫以青苔。屋顶或覆铁皮,或铺劈材板。富裕、讲究的人家,门窗及屋檐均以彩色漆绘或工艺雕刻装饰,显得富丽堂皇。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房门均朝北开,南墙尽量多开窗子,从而增大采光面。为防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室内,一般在房门外套盖一个小门斗,也有的接出阳台式凉亭。室内一般装有天棚、地板,地板与门窗涂有油漆。室内陈设讲究,不少家具带有俄罗斯风格,庄重、沉实。窗上装有窗帘、窗纱,清洁雅致,一尘不染,房间内墙经常粉刷。睡眠通常在铁制或木制床上。枕头为俄式大方枕,内絮羽绒。俄罗斯族酷爱养花,家家户户均培植品种繁多的木本、草本花卉,四季开放,姹紫嫣红。常见的盆花品种有万年青、夜来香、君子兰、云松、柳桃、木菊、水仙、八宝、兰花、蟹爪莲、无花果等。不少人家布置得如同小花店。室内普遍设有存放蔬菜、副食的地窖,多数家庭的厨房里搭有烤制面包的大烤炉。这种烤炉实际上也是一堵卧式火墙或火炕,冬季可用作年老体弱者的卧榻。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不少人家在庭院一角单独建有小型俄式蒸汽浴澡堂,多就地取材,用木材、石块搭成,俄语称“巴尼雅”,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室内净高1.8~2米。为了保温,安装了低矮的房门。门一侧用坚硬而耐高温的花岗岩石块垒出炉灶,石上置一铁桶,用来烧开水。浴室内还搭一简易木板床,供沐浴者坐卧。为保证浴室高温,需提前几小时生火烧水,入浴时用舀子向正烧得滚烫、热气逼人的石块泼水,即刻化成蒸汽。蒸汽散开,室温急剧升高,蒸烤得人体大汗淋漓,如同水洗一般。入浴者趁势用浴巾搓擦,体表泥垢即可清除。俄罗斯族有一种传统而奇特的搓澡方法,便是用嫩桦树条或柞树枝扎成小帚,入浴时轻轻向出透汗的体表各部抽打,既能除污去垢,又可起按摩之效。搓擦抽打后,再以肥皂涂身,温水冲洗,顿觉周身轻爽。此种浴法类似“桑拿浴”,经济节水,免去大量上水和污水排放的麻烦。烧热的石块可持续保温数小时,浴室主人自家用过之后,也乐于“对外开放”,惠及亲友、村邻。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食:
俄罗斯族的饮食极具特色。吃饭用筷子,也用刀叉等俄式餐具。除食用各种中式饭菜外,普遍喜爱“列巴”(面包)、奶茶、“希米丹”(稀奶油)、果酱、“苏巴”汤(俄式菜汤)等多种俄罗斯风味的食品。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流行的面点不下20余种,包括主食面包(即黑白咸面包)、甜食茶点面包和各种糕点、饼干。甜食茶点面包和饼干主要品种有“库利契”(圆柱状蛋糕,上面撒有奶油花)、“多尔特”(大蛋糕)、“密疙瘩”(蜂蜜奶油饼干)、“瓦菲里”(维夫饼干)、“彼切尼”(夹馅点心)等。用料除面粉外,还分别配以奶油、“希米丹”、白糖、鸡蛋、蜂蜜、果酱、葡萄干、干稠李粉等辅料。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烤制出的各种面点酸甜适度,馥郁芳香,美味可口,常令外地宾客赞不绝口。油炸食品有“皮罗休基”(炸、烤肉馅包子或杂碎肉饼)、“卡利茨”(炸小面包圈)、“拉古里克伊”、“麻斯林尼卡”、“阿拉基”(小炸糕)。煎饼有“卡洛巴”(发酵的荞面饼)、“布利内”(未经发酵的软饼)。俄罗斯族家庭流行西伯利亚式饺子,肉馅中不加或少加蔬菜,饺子个头很小,圆形,用加有胡椒粉、月桂香叶等调料和少许蔬菜的肉汤煮熟,连汤一起食用,类似馄饨。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俄罗斯族善于就地取材腌制各种俄式酸菜,如酸蘑菇、酸黄瓜、酸西红柿等。泡菜以大头菜、胡萝卜为主料,辅以胡椒、月桂香叶,略加盐发酸后攥成团加以冷冻,随时取用,生食鲜嫩可口,并能解酒,也可炒食或做汤。常见的冷荤有牛羊口条、腱子肉片、猪板油、“哈勒捷茨”(用煮烂的牛头、牛蹄加工的冻子)、烤火腿肉等。土豆泥“沙拉子”是独具特色的俄式名菜,用料除土豆外,还有“希米丹”、奶油、植物油等。做法是将土豆去皮煮熟,趁热捣烂,同时加进各种调料,使土豆泥变得松软细腻,味香可口。吃时,盘中另放两片熟肉或一块炸肉饼。俄罗斯族喜食烤制食品,最名贵的当数烤乳猪,多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时出现在富有人家的餐桌上。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俄罗斯族家庭还较普遍地采用当地所产的越桔和笃斯越桔,还有山葡萄、草莓、山丁子等野生浆果加工果酱。有些人家用家传方法在冬季搅出冰糕,夏季制清凉饮料“格瓦斯”,并能自制白酒、果酒。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饰:

俄罗斯族日常除穿用普通各种中式服装外,也喜欢穿俄式服装。男人夏季穿白色绣花套头衫(俄语称“鲁巴什卡”)、深色灯笼裤、长统皮靴;冬季穿里、面均扎成长条状的棉衣裤,野外作业穿鞣制黑、白皮面大衣,或毛朝外的“皮大哈”,脚穿毡靴。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妇女冬夏都爱着裙装,只是质料厚薄不一,内着毛衣毛裤。家庭妇女常年系头巾,夏天为布、纱薄巾,冬季则用连肩部也能盖住的大毛头巾。妇女亦喜穿皮靴,冬季穿的皮靴称“布尔克”,靴头为亮面牛皮,靴筒毛朝里,为黑色或棕色羊皮。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婚俗:俄罗斯族中的男女青年一向通过自由恋爱成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相处,彼此感到情投意合,便正式告知各自的父母。择期,新郎清晨带领娶亲队伍出发,一路拉奏手风琴,热闹非常。至新娘家,新郎先拜见岳父、岳母,送上几瓶酒;用毕丰盛的饭菜,再听老人嘱咐一番,便带新娘、伴娘及简单的嫁妆返回。到新郎家,长桌已摆上酒菜,亲朋好友向一对新人祝贺,老人亦表示祝福。新郎、新娘互换戒指之后,宾主便开怀畅饮。席间,当有人提议干杯时,来宾中总有人装作酒液沾唇后难以下咽的姿态,连连叫喊“苦哇”,随即人们均含笑叫苦不迭,这时新郎、新娘便相偎热吻一番,来宾们才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酒兴正浓时,一些乡土歌手和乐师们纷纷当场献艺助兴,将婚宴气氛推向高潮。菜肴撤去后,主人又摆上精美可口的自制面包、糕点。酒足饭饱,宾主翩翩起舞,尽欢而散。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节庆:俄罗斯族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既过元旦、“五一”、“三八”、“十一”等公历节日,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农历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亦与当地汉族相同。其他的节日均与东正教相关,民族宗教色彩颇浓,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圣诞节”或称“主降生日”、“耶稣圣诞日”,为每年公历元月7日。按惯例,当日除念经祈祷外,教堂要插挂松枝,家家户户亦折些松枝,讲究的人家室内布置挂满五颜六色装饰品及玩具、糖果、糕点等儿童礼品的圣诞树,并烤制大型生日蛋糕。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当数“耶稣复活节”,俄语称之为“巴斯克”节。

额尔古纳“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