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景区(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2016年2月11日江苏扬州旅游 |
分类: 江苏镇江、杨州、南京行记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景区
(2016年2月11日 江苏扬州)
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东北侧有一处僻静的小园,叫做“静香书屋”,是为了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建,位于瘦西湖万花园景区中簪花亭的西面,重建于1992年。
书屋坐北朝南,三开间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字。“静香书屋”是金农的漆书,其特点是体形瘦长,横粗竖细,撇钩飘逸。墨色乌黑,犹如漆成,故称漆书。
“静香书屋”是个雅致的小院,院落里,凿池堆山,架桥构屋,曲廊逶迤,小径通幽。真可谓步移景换,咫尺千里。
书屋坐北朝南,是三间开的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正门两侧有金农好友郑板桥题写的楹联:“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走进静香书屋,你一定会想到清代那位书画大家静坐书斋,泼墨挥毫,把他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跃然纸上。
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尤善画梅,人称“冻萼一枝”。所以,在新建的静香书屋,院中随处可见腊梅、春梅;书屋、家具、栏杆上亦雕刻着梅花,就连院门的造型亦是梅花。
有丽梅,必有静香,故以之名屋。冬日游览,恰逢梅香扑鼻,松、竹、梅相映成趣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这里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
书屋正门前有一个不大的池塘,荷池之水与瘦西湖相通。冬天来这里是看不到什么的,可是夏日这里满塘的莲花静静地开放着。
池塘边书香、莲香以及金农所酷喜的冬日静静的梅香,同属“静香”,一静一香,亦静亦香,这里叫“静香书屋”真是妙得不能再妙了。
荷池的东侧,植有腊梅数株,临池是一座石舫,舫的后半部分与池岸融为一体,因此这种石舫又称“半舫”,是节省空间的一种巧妙设计。
走廊靠近书屋处,建有一座小桥,名“天然桥”,桥廊之上有对联:“天上碧桃和露重,门前荷叶与桥齐”。
荷池的南侧筑有一座假山,以黄山石仿神龟形态堆积而成。假山有蹬道、山洞、小桥、松树、石凳。山顶建有小亭,名“龟山亭”,与静香书屋南北呼应:“月来满池水,云起一龟山”,又似乎对映“飞塔云霄半”之意。
1993年,以静香书屋为蓝本设计的“清音园”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博览会“中国园”展出,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营造构思,荣获“金杯奖”,在德国当地永久保存。
金农简介
金农(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金农久居扬州,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
金农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风格古雅拙朴,但不少作品由罗聘代笔。
又长于题咏,也擅长书法,刻印。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1992年,根据《扬州画航录》记载复建了静香书屋,不仅恢复了历史名胜,而且对“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先生予以纪念。静香书屋现在是瘦西湖景区二十四景中之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