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涌泉寺的“三宝”与“三铁”(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福州涌泉寺“三宝”与“三铁”2017年2月4日福州鼓山旅游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福州涌泉寺的“三宝”与“三铁”
(2017年2月4日 福州鼓山)
涌泉寺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价值连城。
陶塔是指涌泉寺前两侧的一对陶瓷千佛塔,此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
通高8.3米,座径1.2米,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现东塔有佛像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涌泉寺的一大宝。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有着悠久的刻经史。据《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一书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明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精妙绝伦。1929年,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大师倡缘刷印十九部道霈禅师的《华严经疏论纂要》赠予扶桑各寺。
在钟楼东南侧有藏经殿,建于清顺治十六年,殿内经橱林立,珍藏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等,计20346块,成为涌泉寺的第二大宝。
藏经阁内还存有历代佛学著作近30000册,其中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宝。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藏经殿中的舍利塔里保存舍利珠和灵牙。
涌泉三铁是寺里的又一特色。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燃,入水不濡,遇阴则潮。
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年铁树,两雌一雄,灵气独钟,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别处铁树罕见开花,唯这三株年年开花,真是奇观,游人可饱眼福。
三是大雄宝殿右侧为香积厨,是寺僧的斋堂,做饭用的四口大铁锅,也是该寺的“三铁”之一。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现在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景年间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粑,酥香可口,是涌泉寺的特产之一。
鼓山风景区简介
鼓山风景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郊,闽江北岸。主峰海拔近千米,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鼓山四季常青、岩秀谷幽,苍松滴翠、奇葩流江,名胜古迹遍布全山。
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的涌泉寺素有“闽山第一”之誉。寺东南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石门等胜景幽雅古朴。寺西葛仙居、蟠桃林、八仙岩、达摩洞等十八景,岩壑清幽,苍松桑翠恰似梦游仙景。
鼓山摩崖石刻到处可见,保留有宋蔡襄、李钢、朱熹及现代诗人郭沫若等人的手迹,是国内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天生石鼓镇闽中,地出灵泉润海表”。石鼓名山万般风采,必将令您流连忘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