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绝”——硖石灯彩(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硖石灯彩“江南一绝”2018年春节假期嘉兴梅花洲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江南一绝”——硖石灯彩
(2018年2月16日
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是中国浙江著名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又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堪称“江南一绝”,誉满海内外。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海宁市的陈伟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南宋朝时,金兵已入寇中原,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半壁江山,为了粉饰太平,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扎灯、赛灯、赏灯蔚然成风,据《武林旧事》和《乾淳岁时记》等记载,当时,进京朝贡的灯品,有福州的白玉灯、安徽新安琉璃灯、江苏南京夹纱灯、常州料丝灯、苏州罗锦灯、杭州羊皮灯和硖石万眼罗灯等。正是各具特色,争奇斗妍。
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万眼罗”最奇,南宋诗人范成大《灯市行》中有“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诗句,点出了它比用轻罗、织锦剪裁结扎的罗锦灯更加精细、美观,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许葆翰(1866-1942)《硖川灯市》诗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句。
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乾隆年间,硖石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盛况,下东街的“塔灯”、横港桥的“凌云阁”、横头的“梅亭”等灯会层出不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硖石民间制灯、迎灯盛行,灯彩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形态亦有较大突破,出现了“龙舟”、“采莲船”等品种。
“九陌联灯影,前门共月华海”。 农历正月十五,在海宁市硖石镇举办的民间元宵灯会,素以灯彩针工之精细,良宵迎灯之盛况,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海宁硖石灯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
宣统二年和民国二年,硖石灯彩两次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上展出并获奖。民国二十三年的硖石元宵节灯会轰动沪杭,灯会毕,硖石灯彩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展出,后将部分精品运送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
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贵宾。1992年全国花灯邀请赛,参赛的14盏硖石灯彩全部获得一等奖,轰动全国灯彩界。1994年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硖石灯彩分别赠送给新加坡内阁资政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2001年2月,硖石灯彩在新西兰展出,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灯彩分别赠送给奥克兰市政府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再一次在异国他乡引起轰动。
源自海宁的硖石灯彩以独特的针刺工艺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专家介绍,其工艺有八大技法,分别为“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其高度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
针工技法:针工是硖石灯彩的主要特色。每张针刺片的制作,用排针、勾针、花针、乱针、破花针、补针等不同的针法微刻精雕,毫发不爽。针刺密度达到平均每平方厘米十八至三十二孔,一件好的针孔作品需要数百万个针孔。
拗工技法:拗工包括造型拗骨架和装饰上的拗彩。拗工的技法,要求非常精确,每根骨架拗折要不差分毫,否则就装配不拢;如拗彩不精确,就难以拼接。
结彩技法:结彩是灯彩制作中的精巧手艺,包括结网花边、吊须等不同工艺手法。在这道工艺上,关键是心灵手巧,不能粗心大意。
扎工技法:扎工是灯彩制作中的拼接工艺。要求非常精细,达到看不出拼接的痕迹,制作时需要耐心、细心才能完成。
刻工技法:刻工是在画稿的基础上,通过舍与留的设计,把舍去的部分刻掉,然后在刻掉的部分重新裱上一层宣纸,以达到透光效果。
画艺技法:画是硖石灯彩的特色工艺之一,在制灯的行业中被行家称为"江南文人派"。具体操作时一般采用国画工笔重彩花鸟、人物、山水等。
糊工技法:糊是后道工序,也是最后的装配工艺。糊的过程中不能让针刺画面起皱更不能歪斜。糊贴刻板时容易断裂、起皱,更要细心,不能急躁。
裱工技法:裱工是硖石灯彩中的材料制作工艺。传统硖石灯彩的针片是采用棉纸、生宣、熟宣、有色连史纸和夹宣等多层纸裱成的,达到牢固、不透光、能染色的效果。
硖石灯彩以针剌花纹出名,制品工细绚丽,玲珑剔透。灯体以宣纸、竹篾、铅丝为主要材料,有画、拗、刻、扎、针刺、裱、糊、结等八大制作技法,制成后以灯映画,能显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立体画面。
硖石灯彩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座灯、提灯、壁灯、挂灯和礼品灯五大品种,观赏和收藏价值进一步提升。现硖石灯彩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为胡金龙。由于种种原因,在硖石灯彩列入首批国家非遗之时,多数灯彩学生都已弃艺而去,独特精湛的制灯工艺濒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
为了继承和发扬硖石灯彩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海宁市采取了多方位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立了“硖石灯彩制作社”,主要从事各类灯彩的制作,并开展对传统制作工艺的继承和创新工作;成立海宁市灯彩研究会,经常开展灯彩造型、灯彩制作经验交流和专题学术研讨;举办硖石灯彩制作培训班,邀请灯彩老艺人,传授硖石灯彩精湛的制作工艺,培养灯彩制作后备力量,在学校开设“灯彩辅导课”、“灯彩工艺美术班”,请灯彩研究会艺人任教,扩大硖石灯彩在年轻一代学生中的影响,培养灯彩新人;在海宁市博物馆设立"硖石灯彩展览馆",全面展示和弘扬硖石灯彩艺术历史成果和灯文化魅力;以节庆活动为依托,每年举办灯会、灯展、灯彩一条街等活动,营造节日观灯氛围;组织参与国内外灯彩大赛,通过参加希腊、新西兰、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元宵灯会,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硖石灯彩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