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爿桥,现存最为古老的石桥之一(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三步两爿桥2018年春节假期嘉兴梅花洲旅游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三步两爿桥,现存最为古老的石桥之一
梅花洲景区坐落于嘉兴南湖区最大的镇——凤桥镇。凤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盛产水蜜桃,并有民间艺术黑陶、竹刻、陶笛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嘉兴经济文化相益得彰。
凤桥梅花洲旅游景区因地块“五方错峙,川流幽抱,状若梅萼”,故而称之梅花洲。梅花洲五瓣皆环水陆地,相互通行往来,但藉桥梁,故历代所建古桥甚多,逐渐形成了桥梁尤为集中的特色。
梅花洲景区规划面积达12000亩,原有的金刚桧、菩提树、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丘等“梅花洲八景”,将原貌重现。
马家浜文化遗址、南朝石佛寺、千载树龄古银杏、三步两爿桥和明清老宅等灿烂文明印记,给凤桥镇留下了独特的江南人文景观和无限的地域人文旅游开发前景。
景区虽然是新建的,但三步两爿桥的所在是一座名为石佛的古镇,如今古镇风貌都是近年来重新恢复的,其中三步两爿桥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古迹之一。
沿水边走,走到一处5条水系交错的地方,上有两桥就是三步两爿桥。中有一狭长小道,旁植满翠竹芦苇,杳深不只其尽头,只远远看见树林深处有青烟寥寥,古人所谓桃源,大抵便是如此吧。
三步两爿桥是两座单孔石拱桥互为直角,其实各有名字,一座东西向的名常丰桥,一座南北向的名聚秀桥。只是桥上藤蔓茂盛,即便是深冬也依然把古桥的大部分给遮挡得严严实实,一些具体细节根部无法看清。
三步两爿桥为嘉兴地区现存最为古老的石桥之一,是两座奇特的石拱桥,建造在两条河道的交叉处,呈直角相连,两桥相距只有三步路,犹如一座连体的“姐妹桥”。因从第一座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名“三步两爿桥”(浙江许多地方常将一座桥称为一爿桥)。
这两桥均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净跨分别为6.20米和5.80米,桥顶宽分别为2.15米和2.40米,全桥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法,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桥顶中央雕刻有圆形吉祥图案,两侧设长条石护栏,各间隔方形望柱8根和12根,并置有抱鼓石。桥两端用两块条石并列铺成的石阶上下,分别为11级和9级,石阶凿成斜纹有利防滑。
关于三步两爿桥,在凤桥当地颇有传说。相传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乡人在此耕种时,挖出四尊面笑相对的石佛,于是众人筹银建造寺院,命名为“石佛寺”。
寺院竣工后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拜佛,但没想到寺前的两条河阻挡了香客的路,由此寺内僧人又化缘在两河交叉处建造了两爿桥,由于从第一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
又传明朝有位商人在附近开了个当铺,生意十分红火,于是想做些积德行善之事,便出资建造了这两座石拱桥,并以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名字命名,一座名常丰桥,一座名聚秀桥。
聚秀桥拱券上方镶嵌石匾,上刻“聚秀”二字,有两护栏,桥东侧有柱联:“鏁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桥西侧有柱联:“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桥联中“梅花洲”、“一鉴泉”均为原石佛寺景观。
常丰桥也有楹联。其中,南侧联曰: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济川功。 北侧对联石上无楹联。
从石佛寺的历史和此传说,再从拱券的砌筑方法和桥体上设有对联石的结构特征考虑,有人分析,三步两爿桥可能始建于唐代,明代年间重建,此后有过一些修缮,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其实分开看每一座石拱桥都是比较普通的,特别之处便是其紧紧相连。另外古桥是昔时石佛镇的主要地标,据介绍:因梅花洲曲水迂回,又是佛教胜地,香客众多,便形成了石桥众多且集中的特色,历代以来共建有12座石桥,随着寺院的屡历兴废变化,可惜大多已废毁无存,现仅存3座(三步两爿桥、香花桥、仪贤桥),三步两爿桥就是其中的幸存者,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
三步两爿桥所处的是梅花洲景区的核心位置,古时游人站在两爿桥上可望见附近十二座古石桥,分别是:香花桥、提篮桥、仪贤桥、戴家桥、钟家桥、居家桥、跨塘桥、太平桥、独石桥和护安桥。
出于许多人对古桥抱有极大的兴趣,现在的仿造技艺日趋完善,几乎能以假乱真,在梅花洲景区内有许多仿建的古桥,其就有缩小版的三步两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