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2018-01-14 07:22:46)
标签:

白人岩

中国净土宗之源头

2016年9月

山西代县

旅游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

2016916日 山西代县)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县古城西北,东邻雁门关西陉口,北倚恒山,海拔2228米。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得名,建寺时间约为公元354-365年。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分上下两寺,上寺环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区。下寺在山脚入口处,俗称小寺,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故白人岩禅寺也称净土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是东晋高僧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主要景点包括:岩寺禅院、说法台、讲经台、修真洞、古南庵、叠翠楼、古栈道、弈棋亭、试心石、摩崖石刻等。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岩寺禅院

岩寺禅院在白人岩中心处,东西北悬崖环抱,南面谷口深涧,禅院规模相当宏大,三进四合院。建有山门、正殿、前殿、伽蓝祖师庙、禅堂、东西廊庑及钟鼓楼等,院内殿堂高耸,雕梁画栋,工极奇巧。殿、堂、亭、阁临深涧,傍危崖,高低错落,别具一格,白云缭绕于屋顶,溪水流于脚下。展现出北方风景名胜特有的壮丽神韵。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说法台

禅院南端,台石平阔朗然,是慧远对众僧讲经说法处,相传慧远说法时面北而坐在晨钟暮鼓中诠释经意,娓娓道来如清泉泽地,驱除杂念入定佛心,于是山恋肃穆而立,松涛默喧而静,身下灵光如日辉辉四射,路过寺庙的许多樵夫兵丁,便闻身驻足见光闭目,念尘世庸庸碌碌之劳累,感佛世法度无边之慈悲,抛却形骸同来修身。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讲经台

禅院东北高处,向西南而设,揽禅院于脚下,为慧远对来朝谒僧侣善人说法处。相传,慧远每当莲踞讲经之时。生于峭壁山间的带露灵芝便现出端气,匿于山林岩隙的鸟兽遂神谛听。山顶缭绕的白云为之飘散,谷间弥漫的瘴雾为之消失,前无有古人余尘,后无来者纷扰,空灵秀色唯朗朗经语回荡。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修真洞

禅院东南,天然形成,座北向南,静籁清心,为慧远修身悟真之处相传,岩寺禅建成以后,慧远夜作一梦,释迦佛祖坐于云端说,你天生与佛家有缘,但必须于此地修身蓄慧,方可悟道成真了却心愿,慧远醒来月明星稀,明白为佛祖指点教导,次日便在禅院附近寻洞,青灯古佛黄卷钵盂。面壁笃修,终成净土大道。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古南庵

在修真洞西南,依岩结庐,古朴率真,与修道真洞相隔数步之遥。相传,明兵部沿书张凤翼和孙传庭年轻时,都曾于此潜心读书修炼,后相继走出山门,投身朝庭,成为一代名臣。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叠翠楼

禅院东南,建于依崖高台处,楼分三叠而矗,屏风临壑,空灵纳翠,檐翘凌云,时闻风铃佩然作响。相传,慧远在白人岩修行多年后,又一如即住去云游四方,走后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夜半时入睡的僧人却被沙沙之声吵醒,以为山中起风便俯窗而视,却依然是月华如水,鸟宿檐前枝头,并无半点刮风迹像。所有僧人深为奇怪,早上起来沿山寻找,却见禅院东南冒出一座楼阁,便马上明白为先师弘法所留,因昨晚所见闻大似树树叶滨纷聚集,遂名为"叠翠楼。"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古栈道

在叠翠楼与修真洞之间在峭壁上凿楔铺板而成,一位寺僧平日行走或战时好避乱,二为警示众僧,时时要诚心待佛,不能心生杂念丝毫怠慢。若手把铁索护栏行走其上,悬崖耸峙侧身而立,风声肃急便不绝于耳,云雾缭绕漫漶眼前,闻脚下板颤惊心动魄。有恶意者醒轮回报应,从善者要笃修今生,问道者知非苦度难成正果。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弈棋亭

在古南庵西,亭成八角入盖,是慧远大师以及众僧课余消遣场所。其以青岩翠色为屏,以晨露甘泉为品,从中悟实践道义,大得天地之灵机自然之造化,张凤翼和孙传庭在白人岩读书修炼时,也曾于亭下与人多次弈棋,所遗棋盘石现在仍存。石呈白色,长宽二尺见方,楚汉界河清晰分明,石棋子布局其上,至今犹闻铿然棋声。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试心石

在说法台西南处,下临绝壁石凸如称,大小二尺见方,相传慧远在白人岩主持时,为辨鱼目混珠者所设,但凡前来朝山之人,必先试心于石上度其虔诚者才准入寺,方予弘法佛道。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摩崖石刻

在禅寺东西北三面峭壁上,有"石浮图"、"歌台"、"琴台"、"镜台"和"白人岩"石刻。其中"白人岩"三字方圆盈丈,为明朝侍郎万恭书。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相关链接

慧远大师(334-416),莲宗初祖,俗姓贾,东晋雁门郡楼烦县人(今山西宁武附近),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学精儒老,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叹曰:“使道流中国,其在远乎。”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依照慧远传记数据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3个时期,从公元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子》、《老子》,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公元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此开始了他弘法利生的生涯。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从公元383年至416年是慧远离别道安后独立在庐山东林寺建立弘法道场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他遁迹庐山,孜孜于道,务在弘法,聚徒讲学,率众行道,创立莲社,观想念佛,组织译经,撰论著述,并与天下名僧及当政者深相结交,为僧团创造了宽松的弘法环境,为天下创建了“道德所居”的模范道场。由此,慧远僧团所居庐山遂成为南方佛教中心,与鸠摩罗什僧团所居长安,南北呼应,中分天下,使中国佛教呈现出新的格局。慧远也成了名重一时、泽被万代的佛门领袖。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了解了慧远其人,接下来就该了解慧远与白人岩的关系了。纵观慧远一生,其弘法活动的辉煌期主要是在南下庐山之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他随道安南游樊沔。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襄阳被苻秦军队攻陷,道安为秦军所获。慧远带着徒众南行,本拟前往广东罗浮山,但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后,因喜爱匡庐峰林清静,就定居下来。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公元365年,是慧远南北弘法的一个分界线。也就是说从公元354年出家至365年南下,慧远至少有10年的时间在北方协助道安弘法。其时,道安僧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山西的晋北、晋东南以及河北一带。据记载,慧远24岁时便登坛讲说,颇负盛名。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可以设想,在山西、河北的广大区域里,当有多处慧远的演教之地。目前,据有关人士实地考察以及所收集的数据来看,山西代县白人岩就应是这样一处演教道场。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据乾隆五十年《直隶代州志》卷之一《舆地》载:“白仁岩在州西北三十里,晋释慧远建祠,巨石上有石浮图,峰头有说法台、棋枰石,而定心石则舌吐危崖之上。立者熊经崖下,石井五,浊污者二,其三清冽可鉴。山径盘曲,古柏万株。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从山半遥望巅顶,梵宇凌空,红楼朱户缥缈松阴间石壁间。居然仙境。寺后峭壁屏列,摩崖石刻白人崖三大字,字可盈丈,明侍郎万恭书。”清光绪八年《山西通志》亦记载说,代州白仁岩寺,在州西北三十里。白仁岩巨石上,晋慧远辟石为室,建楼观、台榭、殿廊、门庑、僧轩,厨库俱备。故碑尚存。

白人岩——中国净土宗之源头(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