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图:叶子 / 文:叶子)

标签:
胡雪岩故居简介2016年11月浙江杭州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那山、那水、那人 |
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
(2016年11月22日 浙江杭州)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走下公共汽车,一眼就看到10米多高的白色围墙,胡雪岩故居就藏在围墙里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感。
在现代人眼里,胡雪岩宅居所在的元宝街,只能算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头低中间高,呈元宝状。又相传曾经是浙江宝藏贮藏地,故而名之元宝街。大概是胡雪岩图个吉利,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来建造他的豪宅了。
胡雪岩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
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从建筑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
说到石库门,大家都想到上海,但是杭派石库门的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又偏又小,小门代表了中国人比较内敛的思维方式,不露财不露富,高深的白墙黛瓦深藏于内。
同时,这偏小的大门偏的方向是东南方,八卦里最后一个位就是巽(xun)位,在第一个位置乾位的左手边一个位就是巽位,主文曲星旺,预示着运势发达,官运亨通,现在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所以这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手段。
但在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的,关于这个有个传说,这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在这个财位,原有个小理发铺,老板非常有骨气,没有将这一小块地卖给胡雪岩,但按当时胡雪岩的地位和权势,利用很强硬的手段想拿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并没有为难人家,因为胡雪岩本身性格非常厚道,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胡雪岩命运上的一个破绽,就是因为缺了这一角,破了风水破了财水,因为中国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把这四方的风水合到一起才能风声水起,发家致富。
轿厅:这是当年停轿、落轿的。特别要介绍这里的木材,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因为银杏木生长的非常的缓慢,几乎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胡雪岩故居被称为“中国第一豪宅”,是因为木料非常的高档,像红木中的鸡枝木、酸枝木,还有花梨、紫檀、金丝楠木等。
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
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
融冬院,是当时胡雪岩其中一个姨太太居住在这里。胡雪岩一共有12位姨太太,加上一位正房,一共13位,这是其中一位。
花厅,原来胡家吃饭的地方,现在改成了图片陈列室。说胡雪岩“财倾半壁”,是说他的财富,当时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有清朝国库的一半,所以称“财倾半壁”。
在清朝最鼎盛的时候,康乾盛世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是8000万两白银,而在咸丰、光绪、同治年间,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只有2300万两白银,而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就有4000万两白银,所以称财倾半壁。
“不过十载”,是说胡雪岩52岁搬进豪宅,62岁去世,前前后后也不过只享受了十年时间而已,所以这个人非常具有起伏和传奇色彩,这里也曾经开拍过一部电视剧《红顶商人》,由巍子和曹颖主演。
怡夏院,融冬、怡夏,四季中的冬夏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以前姨太太们打麻将的地方。对比一下,融冬院是两层建筑,怡夏院是单层建筑,在胡家单层的都不住人,只是做为休闲、娱乐、吃饭、会客之用。
如果两层的,只有二楼才会安排作为卧室,因为杭州地处江南,屋里比较潮湿,像讲究一点的人家都会用二楼作为卧室,更加干燥点。
拾级而上有个小阳台,当时专门给姨太太们晒太阳的地方,在中国古代,人们思维中没有日光浴这个概念,这是从西方引入的一种风格,向西方人学的,因为当时胡雪岩和外商的关系非常的好,并且来往很多,做生意中就包括出口军火和真丝,这是当时他从西方学习来的一种建筑风格。
现在看到的胡家,基本保持了当年的面貌,除了修整的门框、窗户、玻璃,这些被破坏的相对比较严重,像房子和地基90%都是原来的,规模和以前一样,修复程度在95%以上。
为什么叫怡夏院,因为它三面开门开窗,顶上是隔热、防尘用的叫宣棚又叫卷棚,在当时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这样的建筑风格已经非常凉快了,所以被称为怡夏。
院中可以看见用红色栏杆围起来的一块灰色的石头,这块石头被称为“灵碧石”,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名石”,来自安徽灵碧县盘石山一带的石头,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声音、形状四美而同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特别要提一下它的声音,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升上太空的时候,携带过一首歌曲,也叫《东方红》,就是用这种石头敲击出来的,它当时被制成了一种乐器叫做罄,罄竹难书的罄,然后丁丁冬冬敲出来的。
在怡夏院门口这一排都是太湖石,太湖石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造景艺术,这种堆积方法叫峭壁山,从明代开始就非常流行的一种造景方式,既可以美观墙体又可以加固墙体。过了小桥,右边可见种了浙八味,有温于今、言红锁、杭白菊等,因为胡雪岩开过一家药铺叫胡庆余堂,胡庆余堂国药号,1874年创建,和胡家差不多时间建造的。
鸳鸯厅:这个院子比较开阔,可以抬头看墙体上方的灰塑,这些灰塑是用石灰捏制出来的,在石灰里加入了桐油、糯米、黏土之后,手工捏制成行用糯米汁堆上去的,在胡家延绵有百里之长,这种灰塑也被成为堆塑,因为它是堆上去的,这是130多年前的原物,没有经过任何的修复,上面每一副都有传统意义及一些戏曲故事和民间故事。
除了灰塑之外我们看下砖雕,这四幅大型的砖雕景窗,除了第2幅上雕刻的草龙是后来修复的,其余都是原来保留下来的,那其余3幅反映的是杭州市井市貌图,极具生活气息,有点类似清明上河图的味道。那修复的2条草龙也是有依据的,是根据居民的老照片修复的,院中还有2棵石榴树也是百年老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
鸳鸯厅,是当年胡雪岩其中一个姨太太所拥有的,整个鸳鸯厅面积比较大,所以看的出这位姨太太在胡雪岩心目中地位还是比较高,比较受宠的。这么多姨太太中,肯定有比较受宠和比较不受宠的,所以待遇、条件就不一样了。
清雅堂:是胡雪岩子女住的院子了,被称为清雅堂,清雅堂面阔7间,坐北朝南,当年胡雪岩有19个子女,10个儿子9个女儿,有一部分就住在这里,这栋房子保存的比较完好,部分都是用花梨木雕刻而成。
和乐堂:面阔7间,是整个胡家面积最大的一处住所,被称为胡家的集体宿舍,因为楼上一共住了7位姨太太,楼上是每人一间卧室,楼下是公用的,琴棋书画、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地方,为什么叫和乐堂,就是希望大家相处和和乐乐,和睦相处,和乐堂也叫老七间,因为它落成的时间比其他几间都要早。
抬头可见2楼栏杆装饰,金碧辉煌的瓶子插着如意,取平安如意的意思。
这是一幅砖雕,鸾凤和鸣图,非常的精美,讲的是夫妻和美、富贵的意思,这个砖是金砖,是产自当时苏州专门制作进贡给皇室用砖的作坊,金砖的成品数量非常少,这种雕刻叫做镂空雕,是砖雕中最难的一种。
这块门板是花梨木的,那这块门板的起步价大约是70万人民币,胡家的门都非常重,里面都是木头,外面刷了一层半公分厚的深漆,这不是钢琴烤漆,是中国传统的深漆,现在福建还有会这门手艺的工匠。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墙面是三维立体的,这种墙面花色在胡家有20种之多,这种墙不仅表面花色漂亮,同时它的吸水和防潮性非常好,像要是往墙上泼水的话,这个墙面立马就能吸收,不像现在的墙面吸收不了,像这个墙又被称为空斗墙,里面是中空的,南方特有的空斗墙,在北方一般都是厚实的墙体,空斗墙主要是隔热效果特别好,江南夏天比较热,这样房间就比较的凉快。
楠木厅:来到这个院,发现色泽上不一样,因为它用的都是楠木,楠木又分金丝楠木、香楠、水楠、三种,这是金丝楠木,在当时的价格是寸木寸金,但今天已经不止了,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而且以私人名义是买不到了。
这个楠木厅当年445个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连楼梯、楼板用的也都是金丝楠木,江南有很多的楠木厅,一般只有小部分,肯定只是主要的柱子,个把会选用楠木,号称楠木厅,没有这个来的实在。
金丝楠木最好用来做什么?最好用来做棺木,百年不腐,百年不蛀,千年不变型,像慈禧太后、宋庆龄都是用金丝楠木做为棺木来下葬的。这个楠木厅住过胡雪岩最受宠的一位姨太太,叫卢四夫人,她并不是四姨太,而是她本姓卢,在家排老四,胡家的财政都是归她保管,抬头墙体上可见非常精美的彩绘,经历了130多年的风吹日晒,人物和色彩还这样的清晰,非常的不容易,也说明了当时工艺的精湛,现在看到的是第3层,里面还有2层,可能是胡雪岩或是这位卢四夫人比较挑剔,对前2层画的都不满意,让他们返工了又返工,直到第3层满意了才留了下来,但有一部分还是被破坏了。
(然后走到老七间的后面)去看下胡家的通讯设施,大率风(telephone):现在我们来到和乐堂的后面,可以看见一条走廊,这是当年下人们走的过道,因为下人是不能往主人前面走的,这是礼仪上规定的,我们可以注意每间房子墙角的地方,这就是大率风(telephone),这是胡雪岩当年从上海请了一批外国人给他装的,这些设备你去军舰、船上可能看到的比较多,上下两层通话,这个怎么通话呢?下面有个按扭,按几下,那接受器下面装的是铃铛,那铃铛就会响,那边就知道你这边有话要讲,然后就用这个话筒来说来听,所以这个并不是用电,而是用铜管来传声,在修复的时候,在柱子的内部发现柱子是中空的,有很多的铜丝线和铜管,当时修复的工匠们都是不清楚的,后来请专家给我们研究,根据有本《胡雪岩外传》的书,是大桥室余所写,又叫陈迭仙,大桥室余是他的一个笔名,是为男性,曾经留学日本所以取了这个笔名,他和胡雪岩是同时代的人,据说他认识胡雪岩并来过胡家,所以他写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说到这个大率风就是当时胡雪岩喊姨太太比较方便,所以他在自己的卧室装了一台总机,用13根单线来联系这13位夫人。
地窖,是当年胡家藏金藏宝的地方,胡家保险库深2米,7.6个平方米,全部用严州青石砌成,鸟浆嵌缝,非常的防潮,当时胡雪岩在这藏的并不是家里经常用的金银财宝而是作为最后的储备金,可能他打算给自己的子孙留一笔钱,怕子孙后代里有顽固子弟、不懂经营的,但是最后他是以破产告终,所以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钱财了,全拿出去抵债了,不抵债的话可能会被发配流放,遭到抄家的下场。
胡雪岩没有把金库放在自己的卧室或卢四太太卧室,而是放在下人过道里,源于一个逆向思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接着我们可以看下那个大率风的接受器就在这个下人房,左边就是接受器,下面是两个大铃铛,上面是喇叭,因为下人只有接没有打的资格,所以只有铃铛没有按扭,像这下人房,上下一共只有6间,不是整个胡家只有6个下人,这是当时级别高和最得宠的姨太太贴身的下人才有资格在这里住,旁边2间现在被改做了洗手间,也是景区唯一的洗手间。
佛堂:胡雪岩当年为自己母亲修建的一个佛堂,不过里面的陈设都是后期修复的,只有这个房子保留了下来。
胡雪岩母亲姓金,嫁入胡家后被冠以夫姓叫胡金氏,享年83岁,但比胡雪岩晚去世1年,他母亲是1886年去世的,所以对胡雪岩母亲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比较凄惨的,但是在世的时候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因为她不仅有一个出息的儿子,有钱的儿子,她自己也是一品诰命夫人,这一品诰命夫人是教子有方的缘故。
胡金氏在世时是位非常乐善好施,非常善良的人,现在杭州西湖边的很多庙宇都有她捐助的,一些大铜钟,像城隍阁上有口大铜钟,上面还刻有她的名字,后期她没有住在这个宅子里,胡雪岩破产之后,她就搬到庙宇里去住了,相当是清修了。
胡雪岩的母亲还常常赠衣施药,在轿厅有块匾额“勉善成荣”,同治皇帝赐的,并不是赐给胡雪岩,而是赐给他的母亲,勉励胡家多做善事,并使之成为一种荣耀。
回头可以看下,这里有胡家最高的一堵墙,高达12米,这是从古徽州引入的一种建筑风格——风火墙,因为佛堂里经常会点些蜡烛,点香油,特别容易引起一些火灾隐患,因为胡雪岩老家就是安徽,所以这样的建筑风格也不足为奇了。
大厨房:厨房是胡家唯一毁坏无存的建筑,当时只剩下地基,首先看下胡家的灶台,是南方大户人家常有的叫七星灶,还有大铜壶和米桶,那这边这个小房间是给当时值夜班的大厨休息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值班室,因为以前老爷可能半夜起来要吃消夜,这样就随叫随到的。
百狮楼,胡家的正厅,这就是正房太太居住的房子,二楼是正房原配夫人的卧室,原配和胡雪岩的母亲就住在楼上。
百狮楼体现正房有三个特点,一是坐北朝南,在东部姨太太的房子没有坐北朝南的,只有小孩,胡家的子孙房子和胡雪岩母亲用的佛堂是坐北朝南的,坐北朝南也说明了一种地位;二是它处于胡家的中轴线上,前面就是刚才我们看见的不开的二门,这是中轴线上中心的一个部位;三是它的进深非常深,有10.9米,将近11米的一个纵深,非常的宽敞。
这个正厅是接待贵宾、商议大事的地方。这张红木桌直径2米,是杭州目前最大的一张红木桌。百狮楼当年二楼栏杆,用紫檀木雕刻了一百只狮子加以装饰,小狮子的眼睛用黄金镶嵌而成,所以得名百狮楼。
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看下柱子顶端牛腿部位根据胡庆余堂保留下来的金狮原样复制过来的,因为胡庆余堂和这建造的时间差不多,胡雪岩故居是1872年到1875年,而胡庆余堂是1874年建的,这位正房太太不管事,但她是胡雪岩的糟糠之妻,在胡雪岩没有发家的时候就娶的,胡雪岩大约是38岁发家,也算大器晚成。
很多人关心缺了一角的地方在哪,现在这块已经归属到胡雪岩故居了,是做为了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