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 文:叶子)

(2017-05-29 08:19:14)
标签:

泉州天后宫

2017年春节

福建泉州

分类: 厦门-泉州-武夷山-福州行记

泉州天后宫(2017年春节 福建泉州)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走进泉州天后宫,山门、戏台、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依次排列,两侧则有东西阙、东西廊、东西厢、东西凉亭等附属设施。这是海内外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著名海神天后的宫庙,一九八八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建筑风格

山门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东西厥建筑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天后正殿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标志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殿顶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寝殿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博物馆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已举办"闽台汉族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由于天后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自南宋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建宫至今,泉州天后宫已经先后进行十四次比较大的修缮和修建。如今,其规制完整,占地面积达七千二百多平方米。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泉州天后宫以弘扬妈祖文化为核心,先后数次组织和参与访问团体赴台进行文物展览与交流,在泉台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00二年七月,泉州天后宫妈祖金身神像巡游台湾澎湖县,被誉为"创世纪的宗教盛事"。泉州天后宫还曾连续举办两届澎湖"乞龟"民俗活动,接待了众多前来谒祖进香的台湾信徒。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据了解,泉州天后宫修复二十年来,前来寻根谒祖和进香的台胞络绎不绝,从泉州天后宫请走了妈祖神像数百尊。澎湖天后宫、彰化鹿港天后宫、台南大天后宫等数百个宫庙,均与泉州天后宫有密切往来。从天后宫建宫至今,到泉州天后宫谒祖进香、参观旅游的台湾同胞不完全统计达一百多万人次。泉州天后宫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人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妈祖、本名林默,福建泉州府莆田县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宋廷领事路允迪奉帝命使高丽国(韩国),在黄水洋遇风暴、危急万分 ,恰好船上部分水手从莆田雇来,危难之中这些来自妈祖故里的莆籍水手祈祷妈祖,终于转危为安。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返国后,路允迪奏请朝廷,宋徽宗于是赐莆田妈祖庙“顺济”庙号。“顺济”号是官方对妈祖这一汉族民间崇拜的第一次恩典和肯定,使妈祖第一次从自发信仰、转变为官方承认的地方信仰,妈祖信仰也不再仅盛行于莆田以及附近地区,一些省外沿海城市和海岛也开始注重妈祖崇拜、乃至建庙供奉。
泉州天后宫(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