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定土楼——最年轻的土楼侨福楼(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福建永定土楼博士楼(侨福楼2017年春节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2017年春节)
福建省永定县遍地是土楼,其中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左边,就是被称为“博士楼”的侨福楼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土楼。相对于承启楼的高大气派,静静依伴在一旁的侨福楼显得小巧精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的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的西部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可能是核反应堆,也可能是导弹发射井,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引起该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于是派遣特工人员以游人的身份前来探个究竟,结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楼古民居建筑,由此吸引了国内外无数学者的眼球。
侨福楼属于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
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
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
这个小土楼——侨福楼原来的主人也是从旁边的大土楼——承啓楼里搬出来的,是第27代江氏后裔,共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老二和老三都是华侨,老四现住居在这个土楼里,已经80多岁了。
这个小土楼是在美国的大哥和在泰国做生意的二哥出资修建的,所以叫侨福楼,当年老四即江老伯负责现场修建,共修了5年才完工。听江老伯讲他的大哥有九个子女,都很有出息,整个家族有10位博士,9龙1凤,所以侨福楼也称作博士楼。
这10位博士的集体照片还挂在墙上,以示光宗耀祖。看得出江家有着教子有方,学风严谨的家传。在祭拜堂里江老伯还自豪地一边指着照片,一边滔滔不绝地给大家介绍他们家族的辉煌,他显得很乐观。
楼主指着厅堂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说“这个是我大哥,这个是我大嫂。大哥、大嫂的5个儿子是博士,5个媳妇也是博士,还有一个女儿是博士。”一座不大的土楼里竟然出了十一个博士,这确实算得上土楼之乡的一个传奇。
侨福楼的五大特色、五个特点、五个最
五大特色
壹:用青石块砌成围墙为院落!
贰:楼门用青石条建成,雕有双凤戏珠(凤是百鸟之王)和雄壮的狮子,和吉祥得麒麟。
叁:楼里面的楼梯有转角,这样方便上下挑东西。
肆:中厅的建造与两边的客厅和谐。
伍:侨福楼座北朝南,背靠金山,面向流水(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五大特点
1、楼里面有洗手间。
2、楼里面有防火水池。
3、楼里面有冬暖夏凉的井水。
4、楼里面有标准的杉树。(俗话说水浸千年松,风吹万年杉)
5、楼里面都是用青石条铺成的地板。(全都是手工磨的噢!)
五大之最
①、楼的面积和楼的高度最和谐!
②、卫生工作最好!
③、绿化工作最好!
④、建造最牢固!
⑤、阳光最好!
福建土楼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这些土楼被誉为“东方的古城堡”,“世界建筑史的奇葩”,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宅建筑形态,1982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另俗称为“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据查土楼外墙有一,二米厚,使用泥土,细沙,石灰,糯米饭,竹片和木条等材料加水,经过反复揉匀,夯实而建成的,每一层干固后再夯实下一层,所以建筑周期比较长,墙体也非常坚固,楼顶盖的是青瓦。
土楼最高的可达四,五层,可供几代人同楼居住,堪称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居住在土楼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同根亲戚,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互相帮忙,邻里关系比较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