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定土楼——圆形土楼的代表承启楼(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福建永定“土楼王”承启楼2017年春节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走进永定土楼——圆形土楼的代表承启楼
(2017年春节)
在福建龙岩永定县,大大小小的各式土楼散落在山野之间,形成了一片永定土楼群落,或方或圆的土楼高低错落,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承启楼就是其中的一座。
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的传奇说法,被称为“土楼王”。
这里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
承启楼的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八十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
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
承启楼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
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
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楼梯4部,400个房间。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800多人。
承启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所描绘的正是一楼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承启楼传世久远,且通过一方邮票享誉全国,就在1986年,中国邮电发布的“中国民居”中赫然就有这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闻名遐迩的永定土楼承启楼是一座家族城堡,被誉为“福建名片”。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滴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滴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永定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内型,覆盖了完整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滴发展,明末、清代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平地和当地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