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2016年2月10-11日江苏扬州旅游文化 |
分类: 江苏镇江、杨州、南京行记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2016年2月10-11日 江苏扬州)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风土人情独特有趣。
为了欣赏运河美景,我们住在了运河边上的格林豪泰酒店
夜游运河的船很大,感觉比秦淮河上的船大。当然运河也比秦淮河宽的多。正因为河面宽敞,显得河两边很寂静,没有夜游秦淮河那样热闹。
在春节的烟花爆竹声中,看运河两岸的霓虹灯光,还是很惬意的。近在咫尺的古运河,来了,便不舍离开。虽然今天看来,这条河不够宽,不够雄伟,但在百年前,这是联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在历史上有辉煌灿烂的一笔。
运河边上的垂柳,全部一面斜斜的生长,绕过河栏,斜伸到水面。这样美丽,这样浪漫,这样温馨而又安静的小径,咋能不爱江南?
晚上的运河更加灿烂,到处都装饰着彩灯,看上去就是个彩色的世界。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两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22日投票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称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肩负着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隋朝大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1.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
2.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3.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4.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5.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6.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7.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