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整合之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8-03-31 14:00:59)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整合之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齐家湾中学语文组    景海燕

20174月,我们齐家湾中学语文教研组申请了延安市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整合之研究”并顺利通过,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一些在倡导素质教育环境中,新课改理念要求下,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并经过一年的与学生的反复沟通与探索,总结出一套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模式,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汇报如下:

一、        研究内容和初期的预设目标

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 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首古诗就是一篇美育教材, 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在教学中可以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 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实施审美教育, 充分挖掘古诗中美的内涵, 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一)、实用价值

1.让学生在接触、了解、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较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3、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对于古典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更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师学生共进步的效果。

5.在审美实践研究的同时提高中学生古诗鉴赏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答题质量一个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基于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的分析及当前本领域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课题试图从初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入手,提出本学段须达到的美育目标,尝试探讨适合初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的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策略.并探讨为保障古诗词教学美育目标的落实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期对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侧重于教学途径、方法是的探讨,最终目的是要找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包括一套科学、高效,符合教学规律,适合诗词艺术特点,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操作流程。而教法的探讨,又明确指向“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策略” ,也就是说,这个课题,要更多偏重于教法、学法的指导,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尝试并最终找到一种自己所能理解、掌握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另外,“古典诗词教学”包括了从诗经开始直至清代的所有诗歌,但是主攻方向还是唐宋诗词。

“审美教育”本身是一个很高的教育批判水准,对于初中生而言,则主要让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基于此要求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适合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简而言之,本课题所做的研究,仅仅是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教育途径与方法”,旨在通过一些途径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较好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研究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4月—20177月)

1、申请课题后,认真学习了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相关资料,确保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及顺利完成,并认真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2、走进课堂,实际了解。了解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否能掌握一些赏析古诗词美点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渗透审美教育。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听课来完成。

3、调查问卷阶段。根据前一个阶段听课的情况,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后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实际情况及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8月—20181月)

1、明确“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途径方法”的目标与基本方法。

2、要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这样,也便形成了以下研究子问题。

问题一、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初期兴趣培养。

问题二:如何引入诗美的境界,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问题三:学生如何鉴赏诗词, 引导学生感受美。

问题四:老师如何自创设美的教学形式。

问题五:学生如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的古诗词创造美。

以上这些子问题,也就是实施阶段的研究问题,大量的听课、上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学调查,教育测量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习得一种方法,具备离开老师也能实现较高的赏析水平的程度。

3、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3月—2018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期待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

 

四、研究成果

(一)结合子课题研究成果,探索出一些在倡导素质教育环境中,新课改理念要求下,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引入诗词美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1)从导入入手 , 激发学生的向往,重视课前导入,培养审美态度。

2)从朗读入手,唤醒学生的美感。

2、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感受美。

1)启发想象,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2)把握形象,领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3)反复诵读,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4)炼字品字,感受古诗词的图画美。

3、自创设美的教学形式。

1)将艺术引入诗歌教学。

2)将多媒体引入诗歌教学。

4、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的古诗词。

1)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在作文中。

2)开展属对活动。

3)开展仿写活动。

(二)、经过一年的与学生的反复沟通与探索,我总结出以下一套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模式:

1、导入

 第一、音乐入题。

    第二、作者的简介及生平入题。

 第三、相关名句入题。

2、诵读,妙读,个性读。

    3、、赏读

 第一、 赏析诗句,体味意境。

第二、作者生平简介,知人论世。

第三、了解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的使用。

4、感悟

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教参的观点及现成的说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创作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性评价。悟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悟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深刻的主旨。

  5、积累实践

   要求学生注意整理笔记,常记常写。强化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积累同一位诗人的其他名篇名句,积累同一风格或同一流派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广泛阅读,多方面积累。

()其他方面成果

1、撰写课题问卷调查即及析报告、阶段性总结、研究心得、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论文、课题结题报告等,总计近二十份。

2、创办“诗词社”,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和赏析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3、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4、定期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

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5、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6、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尤其是在中华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诗词诵读大赛。

7、开展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

8、更新了本人的观念和教学理念,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体会和反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窥一斑,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不足,一切都在摸索与探究之中,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总之,课题的研究,我付出了辛劳与汗水,也收获了欢笑与喜悦。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尽管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步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