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十注意||诗词中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作用,基本写法和注意事项

(2022-08-15 00:02:03)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词知识

读诗十注意


1

读懂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词的开头,一是要努力联系诗题。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词的源头。三是要体会感情基调。

2

读出妙处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3

读出变化

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4

读懂景物

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

5

读懂意象

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6

读懂典故

古代诗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7

读懂主旨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8

读懂技法

在阅读诗歌时,还要树立“技法”意识。要了解相关概念,并吃透其特点。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正确运用。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9

读懂诗人

常言说,鉴赏诗歌要能“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所有的诗歌其实都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时代影响等往往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

10

读出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





诗词中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作用,基本写法和注意事项


和大家一起学习【诗词中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作用,基本写法和注意事项】


一、七个注意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注意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二、承句注意事项: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

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

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

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

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

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

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三、转句的注意事项:

诗的“转”非常重要。

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

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

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总之呢要注意一下几点:

1.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 不断裂。 

3. . 形转而意不转。

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四、合句的注意事项

“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要注意一下几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