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雪堂:新《诗词医案拾例》(89)||归樵:一诗一得(901—910)
(2022-07-28 09:33:0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评 |
【云帆荐读】忆雪堂:新《诗词医案拾例》(89)
熊东遨,别署忆雪堂。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云帆诗友会顾问。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已出版《诗词曲联入门》《古今名联选评》《当代诗词选评》等专著三十馀种。近著《诗词课·忆雪堂诗词医案大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即日起云帆平台接受预订。
重访东川书院漫随暮色访东川,睹物情思记稚年。鸢啭春歌惊众子,鸦涂字画启匹顽。犹闻塔后姐轻语,似见厅前母正颜。儿梦荏苒成旧影,沉笔难就感怀篇。
【忆雪堂点评】略具情趣,文字通顺也胜过前篇,惟拖泥带水的毛病一如其旧。整体压缩成五言,感觉会好得多。首联裁剪不难,免说。三、四句童趣不彰,改“花攀新雨后,蝶扑晚风前”,始见小顽皮、小淘气形象。五、六句略从原意,可精简、转化成“呼弟姊藏塔,思儿娘望天”,使顽童身份更明,慈母情怀更显。结语略有些意思,但未说透,可改为“重来寻旧影,空剩感怀篇”。变“难就”为“空剩”,言外会增加许多情趣。
改
日暮访东川,依稀记稚年。花攀新雨后,蝶扑晚风前。呼弟姊藏塔,思儿娘望天。重来寻旧影,空剩感怀篇。
池月
疏荷淡蕊夜幽开,暗慕双鳞逐水来。池月似知情未了,环余孓影荡琴怀。
【忆雪堂点评】即景抒怀之作,意思自可寻,脉络则未畅。首句“淡蕊夜幽开”磷火荧荧,冷侵肌骨,不好。从全诗的情绪基调看,以“淡淡为谁开”的设问方式开篇为好。“蕊”字可省,因前有“疏荷”后有“开”,不必赘此一笔。次句“暗慕”二字, 自身情绪暴露得太早了些,封杀了后文的发展馀地。改“自在游鳞戏水来”,于不经意中为结尾伏下暗线,才是通盘运作的好手段。“池月”、“琴怀”一联,上句蓄势未足,下句意脉游离,难成大器。不妨略借晏同叔“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之意,改为“池月不知人意苦,故分双影到琴台”。“似知”变“不知”,力量要大出许多倍,且“双影”还暗扣着前面的“游鳞”之数,起了前后呼应的作用。鱼影双而我影独,个中孤寂,何待另言!
改
疏荷淡淡为谁开?自在游鳞戏水来。池月不知人意苦,故分双影到琴台。
怀人二首其一鸾留凤去已三春,新泪痕兼旧泪痕。夏日荷开思断藕,冬宵梦醒忆连心。抚衾犹有馀温布,侧耳难将细语闻。最谢吟诗能助我,与君同乐与君嗔。
其二风卷落英一望收,离愁似水月如钩。镜中合影痴凝目,案上孤琴悲断秋。四载泪流成恨海,三千诗赋为君舟。孟婆汤苦佯甘饮,又恐相思无处留。
【忆雪堂点评】悼亡二首,真情具见。惜文字略差,工力稍浅,须得例加润饰,方可成诗。前首开篇“鸾留凤去”太俗,可取李易安句意代之。三四句“夏日”、“冬宵”有流水帐之嫌,且一年只记得两季,那春秋难道就不值一提?与其记不全,莫如干脆不记.作“池底无风何断藕?山中有石不留云”,意蕴便十足了。第五句“有”字违背了实情,人都走了“三年”,那“馀温”断不可能留得这样久;改主观上的“觉”,就恰到好处了。结尾意思尚可,表达不够畅通,稍作理顺就行了。后章问题同前。首句目光纵得过远,不象写生离死别的架势,收束到“院”内就较得体了。次句“离愁”说出来太早,抢了后边的话筒,也非所宜。三、四句该放开的时候又放不开,“镜”、“案”俱为室内所见,拘于一隅,何其局促! 下比改为“云里孤鸿欲断秋”,岂不开阔得多?五、六句“四载”、“三千”死对无趣,用“已觉”、“尚期”替代,上下便成流水之势,不惟形式活脱起来,且能倍增感情份量。结联的毛病与前章如出一辙,治疗手法亦同,不赘。
改
其一人非物是已三春,新泪痕兼旧泪痕。池底无风何断藕?山中有石不留云。抚衾似觉馀温在,侧耳难将细语闻。惟剩诗吟能稍助,个中忧乐与君分。
其二满院残英一望收,年光似水月如钩。镜中合影痴凝目,云里孤鸿欲断秋。已觉泪流成恨海,尚期诗赋为君舟。苦汤甘饮凭谁诉?夜夜相思无处留。
归樵:一诗一得(901—91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901
听春雨戏作
杨逸明
一夜潺潺未肯停,春波急涨与桥平。
如今好雨知时态,润物那甘不作声?
“潺潺未肯停”“急涨”是因为“知时态”故而“那甘不作声。”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中将《春夜喜雨》反转,富有强烈现实性和批判性。(归樵)
902
代戍边词
陈海洋
西望昆仑风雪疑,男儿音信报来迟。
小园春草间花色,怕听人间赋壮词。
一三句写景,写的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让“报来迟”有着落,二四句叙事。这种景事交接,时空交感的章法,更能让含意溢出字面之外。“昆仑风雪凝”“春草间花色”“怕听”“壮词”形成的张力,更见哀感。(归樵)
903
过沈家门望普陀山
丁汉江
陆上风尘海上澜,舟车梭织去来还。
载将多少名利客,谁是真心礼佛山。
人求佛,大都是为名利才情而来,而这些又恰恰是佛所抛掉的东西,引人思考,发人深省。(归樵)
904
剡溪泛舟
王文龙
碧水行舟过鹭汀,山花竹色似曾经。
春潮一夜溪边草,都向唐诗句里青。
剡溪好称浙东唐诗之路,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将剡溪风物作为天下美景的代名词和参照物,他们寄情山水,留下了不少咏剡诗章。“春潮一夜溪边草,都向唐诗句里青。”一个“青”字在时空交感中,可见唐诗人对剡溪风物之爱。(归樵)
905
乡村即景其一
刘庆霖
麦垛夕阳接野炊。傍湖路侧蓼花垂。
牧童捉得蝉声去,草帽携将鱼篓归。
“牧童捉得蝉声去,草帽携将鱼篓归”前者生动传神,后者借代手法。口语入诗也需锤炼雅化。(归樵)
906
北京机场与人短消息留别
慕容
对坐渐成无语时,五年终至不相思。
重来或有身家累,但道萧郎是故知。
“无语”“不相思”皆因“身家累”。结句“但道萧郎是故知”形似轻脱,实则含蓄,更见别后况味。手法巧妙,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归樵)
907
教儿识北斗
柳父
烛影摇红夜色冥,共儿纸上画瓢形。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在烛影摇红中,从纸上画瓢形到移凳扶窗、教识北斗,全诗在情节、细节的推动下,以平常自然之语出之,浑然而成。(归樵)
908
谁
偶然和尚
仲甫归山清水钵,凯音入海病维摩。
谁能一别如秋白,抱膝长吟国际歌。
出世与傲世,形成强烈反差,三四句活脱脱地勾画出瞿秋白之浪漫气质,“抱膝长吟”最见神情。(归樵)
909
立
范东学(湖南)
炎暑任招摇,蝉儿鸣柳梢。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读来新鲜而未觉流俗。新词入诗者,须与所营造的环境相谐也。(归樵)
910
邻家学前儿童
王贞友(四川)
才出钢琴室,急奔书画堂。
莫言年纪小,常比大人忙。
单一的场景,寻常的语言,却在“才出”与“急奔”,“小”与“忙”的反差中形成张力,扩大意蕴,直击儿童校外培训之累之苦。(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