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杜威“从做中学”思想
(2017-01-11 15:57:35)一、思想概述
“从做中学”即“从活动中学”,由杜威提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和做的交互过程,有意义学习源自活动”。教育应该将学校知识与现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者亲身搜集资料、提出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更生动、持久的影响。其著名的做中学“五步教学法”为: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验证假设。
二、“从做中学”对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指导
“从做中学”思想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受教育主体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尊重学习者兴趣和需要,强调通过个性教育培养学生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对微项目学习有多方面指导意义。
1.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教育总的来说比较孤立,缺少现实联系,过于宏观或抽象,学生死记知识往往只是增加认知负荷,无法真正消化应用。而实际上,现代教学条件已经非常优越,社会实践中蕴藏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大胆创新,到现实中提取合适的教学素材。微项目学习便是很好的方式,将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工作环境和生活实践中幵发适于课堂应用的微项目,使学习不再单调,更锻炼综合能力。
2.开展基于活动的学习
学习与活动关系密切,基于活动的协作交互是获取知识最好的方式之一。教师要为学习者创造充足的活动学习的机会,促使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开拓视野,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微项目学习以项目实践为活动载体,为学习者提供自由创作的学习氛围,形式多样,既提高学习兴趣,又锻炼综合实践能力。
3.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目前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大背景下,教育功利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忽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健全、身心健康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学习者多少知识,而应该顺应个体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独特、完善的人,使学生成为会做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个性鲜明的人。微项目学习以“做中学”为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和经验,满足其多样化需要,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