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情境学习理论

(2017-01-03 10:41:11)

学校教育的抽象、去情境化与社会实践的情境化存在反差,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情境学习便是其中的一大核心主题,研究者试图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在应用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无论学什么,只有围绕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才能真正地使个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两大核心观点

1.“知识是情境化的”

1989年,心理学家布朗(等人提出:知识产生于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是它所应用的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物。情境学习理论的支持者认可“学习与认知的情境性本质”,认为知识与情境、知识与活动动态互动、密不可分,学习者正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与技能。

2.“学习是参与社会文化的实践”

这里的“社会文化”即“现实情境”,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让莱夫等人于年提出。他们给“学习”进行新的途释,把学习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过程,“参与”即学习,学习者在参与实践活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建构知识的方法、培养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

二、情境学习理论对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指导

1.重视知识、技能的迁移

情境学习强调设计一个基于目标的情境,这个情境能够整合运用领域知识和第章微项目理论框架认知技能,学习者在情境实践中不仅可以学习他们需要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学习何时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能。比如学习网球,教练可能会先演示如何握拍和挥拍,继而安排其去击球并与人对打。学生跟着教材的步骤,一步步的操作,记诵一些无意义、无情境的内容,根本无法达到深层次的理解,更不容易将学到的经验应用到新情境中。在微项目学习中,注重提供有意义的情境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诸如概念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锻炼过程中去;并提供多元活动,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把学习到的经验普遍地运用在更多的情境中,获得更好的、更广泛的理解。

2.在应用情境中教授知识与技能

情境学习最关键的思想是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致力于将课程与现实生活融合,力图解决学校教育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微项目学习将情境观点应用的恰到好处,突破传统“传输——获得”教学模式,将学科内容和工作、生活问题项目化、情境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独特的解决方案,来回答对自己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使其真正体会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3.协作学习

    情境化视角认为,学习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学习者分享理解、争论概念、评价问题等的可视化现象,对班级整体的进步有重大贡献,提倡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微项目学习既关注项目的实现,又关注群体思想的碰撞,鼓励协作、分享。微项目学习实质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交流以及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