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金灭契丹灭北宋,与南宋对恃,上演了又一次“南北朝”,最后二者都被蒙古所灭。南宋的贸易比北宋更为发达,
所见南宋有“25两银锭”,大概是为更方便为商家使用。可见银的使用更为普及。
08全称:南宋“朝州司户林真花铤银葫芦押记二十五两”。
大小: 银铤,弧首束腰。
面长118毫米,腰宽44毫米;
底长105毫米,腰宽35毫米。 重841克。
铭文:银锭正面“戳印”有六,中间錾刻一行五个大字;
右:真花铤银,贰拾伍两,真花铤银;
中:朝州司户林;
左:真花铤银,(葫芦押记)真花铤银。
考释:
1 南宋与金虽然政治上对立,但经济往来频繁,银锭的样式趋于一致,已经逐渐演变为“银铤”,而且出现了“贰拾伍两”、“十二两半”小规格的银锭,这样更容易拿取和搬运,更便于市场流通。
2 本“银铤”的特点有二,一是“戳印”和“錾字”同存,二是文字和押记并行。银锭四角的戳印是“真花铤银”,明显是北方金人打上的戳印,是金铸造的银锭。流通进入到宋地朝州(潮州),受到当地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管,审查通过,錾刻上“朝州司户林”五字,准予市场流通。“葫芦押记”是某个银铺押上去的,是一种显示信誉的暗记。看来,金铸造的银锭,已经得到南宋政府和商家的认可,成色和重量都没有问题。
3 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 瓷都之一,华侨之乡,著名旅游城市 。潮州历史文化悠久,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最初设置潮州,两宋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特别是南宋,朝廷对潮州的驿道等基础设施改建扩建,潮州工商业开始快速崛起,其中盐业和陶瓷业尤为兴盛,外销瓷成为出口大宗。潮州也是宋末抗元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活动基地。
4 南宋(公元1127----1278年)“朝州司户林真花铤银葫芦押记二十五两”,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价值、收藏研究价值较高。铭文錾刻押记齐全,品种稀有。
出手价100万,拍卖起拍价180万。
5
我收藏了从先秦到民国多种古钱币一万枚以上,内含大小银锭一百多锭,可以从网上查阅《内蒙笑公的博客》,枚枚件件都可以转让,
电话1564797615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