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错过的风景美如画
错过的风景美如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时期父母陪伴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探究》

(2017-06-13 10:42:39)
标签:

教育

摘要:父母的陪伴对每一位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不仅对幼儿,对父母也是一样,陪伴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其中的美好需要慢慢探索。

关键词:陪伴,幼儿成长,留守儿童

   对我们人类来说,繁衍后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诞生更是有着无法比拟的喜悦,想必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孩子的诞生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是没有太大难度而言的,但当这个鲜活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家长就要学会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但这个过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我们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已经丝毫不满足于黄土地,更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掀起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热潮,同时,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同时,在城市,也出现了为了工作赚钱,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以及一些家长因为玩手机而忽略孩子,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及反思。那么,家长的陪伴到底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哪些帮助?

一、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学会爱与被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不仅是生活中离不开,情感上更是如此。父母对幼儿的照顾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情感上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首先,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对幼儿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只有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中,幼儿的身心才能得以健康的成长。当然,这里的健全不全指家庭成员的健全,而更多的是一种家庭氛围。在这种健全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的陪伴会使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到被爱,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排在生理需求的上一层就是安全需求,对于幼儿来说,生理需求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但安全需求确是需要家庭给予。幼儿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父母陪伴之上的。农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亲的陪伴,从而感受不到最直接的被爱,则严重缺乏安全感,变得异常的敏感,还有些更为严重的导致性格暴躁,多变。只有我们感受到被爱才能学会爱人。从天性方面来说,爱人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技能,但由于一些家长没能将心思回归到家庭,忽略幼儿,导致幼儿感受不到被爱,渐渐这些幼儿就丧失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技能。如果没有爱与被爱,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这个老师交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爱与被爱,只有孩子掌握了这些,才有能力学习其他东西。因此说,家长的陪伴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则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有关研究表明,312岁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之,如果不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将会贻害终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小学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些家长过于依赖学校、老师的教育,出了问题找学校,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不重视陪伴的意义,这样就很难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的错误。

  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尤其对于幼儿来说,这需要身边有人不断督促,不断灌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个家庭更是如此,生活习惯本无好坏之分,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习惯的细节却比成人更显重要。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就少不了父母对子女的陪伴。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生活品质的反应,更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人们常说能成多大事,就要看对自己要求有多严苛,这些做法,应该是父母从幼儿小时候培养,毕竟,长大后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生活习惯往深里说,从侧面足以反应家庭对幼儿培养的重视,中国人的思维里少不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然而这些都少不了父母双亲的陪伴以及培养。对幼儿报以很大的希望,就要有更多的付出,这些的第一步就是,父母对幼儿的陪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成长的旅途中走得更稳定。家长的陪伴不仅在感情上能够给予幼儿力量,体现在看得见的地方的就是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得到命运的收获。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父母能够在陪伴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打好教育的基础,那么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积极的影响。

三、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形成积极的性格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所谓“外力”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他们的的品质是在他们出生时不经他们同意就获得的。这就产生了气质、才能上的差异。二是社会环境,欧文强调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及教育。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家长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参与幼儿成长过程,如何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幼儿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成长得到了一切保障,性格才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没有人愿意看到孩子走上一条黑暗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当然这就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四、家长陪伴幼儿提升整个家庭幸福感

   幼儿时期,家长的陪伴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幸福感,更大的是可以增强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大人的世界十分复杂,但幼儿的世界却是单纯简单的,父母忘掉烦恼复杂的社会,陪伴简单单纯的幼儿,收获的是快乐与幸福。如果大家家庭都幸福美满的话,和谐社会就得到了保证,甚至犯罪行为都能得到控制。因此,家长陪伴对幼儿,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的重要角色,尤其幼儿期是各种关系让其理清并开始学习的阶段,父母的陪伴不仅让其有安全感,更能学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都忙于工作或生计,照顾孩子这一系列工作不是父母做,而是隔代教养或由保姆做,长此以往,就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因为很多父母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没有意识到孩子跟成人不同的生活需求,只是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强加给孩子。这只是主观意义上的判断,缺乏跟孩子的互动和沟通,给亲子感情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难以跟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旦亲子关系遭到破坏,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就会事倍功半,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缺少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型、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时期父母陪伴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重视幼儿时期父母陪伴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的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的只有回忆,可能你的回忆里有着与各种各样的人的经历,但最终能记住的也不过亲朋好友寥寥无几,倒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伴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多陪伴孩子,丰富自己的回忆,也能留给孩子美好的回忆,而在这美好的回忆中,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教会了他们爱与被爱,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给了他们强大的自信自己后盾,也从而学会了如何适应社会,自己营造良好的生活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