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石修复师如何破译亿万年生物“密码”

(2018-07-30 11:12:07)
标签:

科技

科普

科学

分类: 科普

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块块久经风霜的化石原石,在他们的手中逐渐被还原出定格时的模样。

在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修复室里,古生物化石修复师正在对一块“鱼龙化石”进行修复。显微镜下,气动风刻笔精密的笔尖高速振动,与围岩碰撞发出吱吱声,部分鱼龙骨骼已清晰可见。

“古生物化石修复师”这一职业在普通人眼中略显神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对化石进行处理,使之可用于科研、展览、收藏,有时也会到发掘现场参与发掘。

据了解,修复师首先通过观察岩石断面,判断化石在原石中所埋的位置,对部分破损风化严重的原石进行加固,才开始进行精细的修复。填写化石修复记录表是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修复前,修复师会对每一块原石信息进行登记并拍摄存档,修复过程中,一些重要信息要随时记录,以便调阅翻看。

修复师需要寻找骨骼分布的路径,顺着路径将覆盖在化石上的围岩一点点剥离,对于脆弱的部分还要进行修补,这一过程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不同的化石标本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修复精度、修复时间跨度也不一样,但“保护为先”是化石修复始终不变的原则。修复化石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对于修复质量的要求极高,任何的残损或者细微结构被破坏,都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冒进是绝对禁止的,如果没有较高的把握,一些化石甚至可以只做保护、暂不修复。

地质博物馆47岁的古生物化石修复师黄发忠从事修复工作已有19年,他的老家在贵州省著名的化石产地,1998年他开始接触化石修复,2012年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专业的培训,2014年来到安徽工作。刚出土的化石都包覆在岩石中,我们通过岩石断面,来寻找化石的踪迹,尽可能还原其原貌,最终成为有科研价值的化石。黄发忠手里捧着一堆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碎石”,而这背后尘封了亿万年远古密码,却躲不过化石修复师的“火眼金睛”。

黄发忠说,化石修复有些只需要几天,有些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考验着修复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尽管重复性很强,却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当通过修复好的化石,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发表文章、推动科学研究进程时,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据了解,目前全国从事化石修复的专业人员仅百余人,一名成熟的修复师需要长期积累,拥有丰富的古生物知识,逐步熟练掌握各类修复工具的操作,能灵活应对所有状况,会合理制定修复方案,能培训指导他人修复,最终具备独立修复与统筹开展修复工作的能力。通常,专业化石修复速度远远赶不上发掘的速度,往往根据科研紧迫性来安排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