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的摧残术,职场精英为什么难以逃脱三种厄运
(2025-07-24 14:10:27)
标签:
财经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对人才的摧残之术,劣币驱逐良币在三种情况下一定会发生
任何谋求成长与发展的组织,其战略出发点必定是收拢精英人才为所用,这也是历史上,一些比较有战略眼光以及很有作为的帝王所做的事,出发点或职场逻辑原本属于精英的政治,却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误入了庸人政治的地步。
之所以为有这种结局,无外乎,如职场缺乏竞争意识,或者其能力不足,但对人才的妒忌之心却非常强烈的这类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将优秀人才的排斥与摧残,其中使用诬陷的手段,将优秀人才给清除是职场非常普遍的做法,这是其一。
其次,作为优秀人才本身,无论社会或组织,以及其自身的自我要求更为严格,对外界的看法或舆论相对看得比较重,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优秀人才要么选择自我放弃退出,要么更本就不敢冒头、不敢表现。
其三,作为单位或职场的领导,也就是掌权者本身,既有因为妒忌者谗言诬陷所致的原因,也有其自身想借机除掉优秀人才的因素,毕竟武大郎如果当了老板,多半都不希望底下职员高过他。
木秀于林风,风必摧之,成为优秀精英人才,注定会成为众人盯着的焦点,如果单位优秀人才,不懂权谋,不玩权术,其立身都可能存在问题,又如何发挥其才能为组织服务呢,所以,还是星爷讲的到位,坏领导要奸,好领导要更歼,没有以毒攻毒的本事,要在职场混出来是很难的。
优秀人才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一定会成为政敌或领导要搞掉的对象,你的优秀没有错,但你优秀了却没有维持住这种优秀的实力与手段,这就是你的错了。
1、任而不用
你是优秀人才,但领导不想使用你的优秀的能力,一是领导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你去解决,没有任何项目上的压力,即便你很优秀,领导也无需用你;二是领导其实比较厌恶你,或者不喜欢你这种个性的人,以及你的日常行为方式,所以,也不想用你。
但是领导不使用你,不重用你,并不代表领导不给你个职位干,这一来,你有事可做,也就是不会再去打扰领导,二来,领导给你工作、给你吃住,算是对你有恩,三是你是优秀人才,就是领导的一块招牌,或者领导可以将你这位优秀人才作为门面以及形象来标榜宣传,就如汉文帝招揽贾谊,能与贾谊彻夜长谈,但不问政治,不谈组织相关的事务,主要谈些扯淡的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用后清除
说句得罪人的话,我们大多数同志都是来凑数的,掌控这个社会或组织的人物始终还是少数,因此,对领导来讲,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对领导来讲都不存在威胁,也可以说没有威胁领导的资本,只有一小部分的精英分子才可能威胁到领导的安全与地位。
对待这部分优秀人才当然要使用,如此才能替其打天下,建功立业,但成功之后,优秀人才仍旧还是精英分子,随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干成大事,这对领导就是妥妥的威胁,在同一个圈子里,只有领导是最强精英,其他太过于接近领导水平的优秀人才,必须得逐一清除,所谓卸磨杀驴是也,这种行为模式并不会因为时代变化而改变,所谓汉初三杰,也是刘邦认为的最优的三位人才,韩信、张良、萧何,离职的离职、干掉的干掉、自污的自污,没有谁有什么好下场,对于这个问题,鄙人也讲到过,混职场,就得跟有目标、有魄力的老板混,这样容易成功,但成功之后,捞钱离场,换个地方自立门户为妙,此法范蠡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验证过了。
3、不留隐患
对人数的获得,领导可以相对很容易,毕竟这部分群体很容易获得满足,且要价不高,但对人才的获得,则要相对困难一些,对于这类问题,可以从各用人单位的人才结构,以及单位或领导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对待方式即可看出,对于优秀人才可以给予极高利益好处,但对基层人员的待遇,则是能少就少,能扣就扣,所以,这个社会终究还是人才在起决定作用,而基层人员则是纯粹的工具,被利用的对象。
但凡是有利就有弊,基层人员在不受领导以及组织重视的情况下,却也少了来自领导层的威胁,对待优秀人才,自古既有,凡不为其所用者,皆会被其灭,商鞅在魏国时,丞相公叔痤向魏王推荐,在其死后要重用商鞅,告诉魏王,商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魏王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公叔痤看出了魏王对商鞅的不认可,便又告诫魏王,如果其不用商鞅,就将商鞅给杀了,这种人才绝不能被别人所使用,对这一思维理念的传承,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俘虏对手的优秀人才,先以招降,但凡不从者,多半会被干掉。
关注微信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VIP会员招募)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