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在底层、政变在高层
(2025-06-29 14:41:12)
标签:
财经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革命在底层、政变在高层
农民革命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后续两千多年的时间,便没有中断过,但这种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能成功,且掌握政权的案例则少之又少。
不同朝代的替换更迭,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管理层或者说是高层统治阶者之间,权力变更的游戏,底层群体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会太多,损害或痛苦才是常态。
基于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历史的实践所得,想获得权力,想获得高层权力,甚至是最高权力,搞革命不如搞政变,即便你不是政变的主体,但作为主要参与者,仍旧可以获得不菲的利益,且搞政变的成功概率,远远大于搞革命,除可能的风险为生命是同等的代价之外,弄权的过程,搞政变付出的代价总的来讲要低于搞革命。
而搞政变,即需要实力,也需要机会,只有获得参与政变的权力或机会,才可能成为政变后的权力主要受益人,为获得这些机会,必须先获得必要的身份,没有这层身份,即便很多人都想参与政变,也很难有机会,即便是富贵险中求,机会仍旧是第一位的。
1、 中央权臣
权臣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行政上的朝廷权臣,掌握朝政大权;二是手握兵权的将军,这两类群体,最可能成为发动政变的人员,主要就在于这部分人员的追随者较多,容易激发其改朝换代的心理,毕竟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当领导不能满足你的欲望时,取代领导就是主要选项。
案如西汉时期的王莽,权臣做久了,取代汉朝就是他的唯一选项,可以肯定的讲,在王莽成为权臣之前,改朝换代的想法很可能还没有萌芽,再如北宋太祖赵匡胤,正是手握兵权,导致其有取代后周政权的资本,领导为防止权臣政变:一是思想上禁锢洗脑;二是职位级别上压制、使下属升职要慢,到年龄要退。
2、 领导近臣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跟着领导的节奏走,你跟的越近,发达的机会就越大,处于这样位置的人员,不仅具有较大的隐形权力,也同时具有更准确及时的有效情报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就如赵高,如果不能成为秦始皇的近臣,如果没有跟随秦始皇外出巡视,历史也就可能没有赵高什么事了。
作为领导近臣,发动政变的概率,在历史上是非常多见的,尤其是在老领导要死亡之前,以及自身在领导面前失去宠幸的情况下,换领导就是重新获取权力的比较好的策略,因此,拥戴或扶植新的领导上位,就会成为新政权的功臣,维持甚至提高其权势地位便不在话下,汉唐时期外戚于宦官就是领导的近臣类别,不少皇帝都是因为这些近臣才获得皇位宝座。
3、 血脉宗亲
以血缘为继承权力的条件之一,是氏族社会留下来的文化印记,即便如今的职场,已经大大减弱了其影响力,但也仍旧保留了这种文化基因,只是环境适合与否的问题,只要职场环境适合,这种权力的继承以及赋予的方式就会生发出其威力。
血脉相同,就意味着同样有继承或者获得权力的资格,只不过这个资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先后排序的问题,立嫡立长,如果嫡长子都没有,其它有相同血脉的人员,也有继承或获得权力的资格,在组织层面会较容易获得舆论文化的认同,毕竟都是领导一家的人员,谁当领导都一样,只要他们的利益不受什么损害,也就无所谓了。
关注微信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