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解阳谋,领导的致命困局

(2025-01-06 10:40:52)
标签:

财经

军事

历史

文化

杂谈

无解阳谋,领导的致命困局

 

创业者或者继承者,要坐稳江山,都需一个逆取的过程,什么是逆取?本质是斗争或者血汗打拼出来的结果,即便如职场继承者,名义上以及组织架构上,作为接班人确实是一把手,但有一把手的位置,却并不会因此具备同等效力的权力或影响力。

 

所以,改革、动人事、搞项目等等各种言行策略,就是每个继承者或接班人必须要做的事,只有将组织内主要的人和事的问题重新洗一遍,其所在的位置才能坐得稳、坐得久,只有逆取,你的权力才能恒久远,当然,在你逆取完结之后,就得采用顺手策略,即分配利益,给各种好处。

 

但凡有作为的领导都是打拼出来的,但凡得人心的领导都是顺手给好处的结果。

 

在吸取前朝历史经验教训的前提下,作为开创者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大秦帝国认为周王朝的灭亡或者说周王朝中央权力的丧失,在于封王封藩的结果,导致地方权力无法节制,有基于此,秦始皇摒弃了封藩子弟,但秦帝国仍旧很快土崩瓦解,刘邦在吸取秦帝国教训后,认为秦帝国的消亡在于没有本族子弟的援助,所以,大封刘氏子弟就藩。

 

封藩的好处是,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援中央朝廷的作用,但也基本只停留在第一代领导人阶段,这些藩王能听老子的话,未必会听从其继任者的话,所以,在给帝国树立屏障的同时,也给继任者制造了可能的政权危机,两汉封藩子弟,曹魏摒弃封藩,司马晋又继续封藩,这类操作在历史上总是反复操作而无法突破。

 

继任者接班人,一上位所面临的危机,便是如何削弱藩王实力,强化中央权力,这一问题虽然急切,但也不能没有章法。

 

1、根基未稳,不轻易动人事

 

权力根基主要两点:一是民心所向,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给所有人员好处,尤其是一些中下阶层的人员,毕竟这部分群体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二是自身实力以及能力的提升与增强,本身的专业技能或者业务能力,只能靠自身强化修炼而得,但实力的增强则主要为各类型的优秀人才的加盟,对你的认可,愿意为你效力才行,所以,收拢人才,则可抵御任何内外部风险或危机,只有这些条件基本具备,才有削藩的物质基本保障。

 

2、从实力最强者着手削藩的弊端

 

在所有的藩王当中,实力有强有弱,如果从实力最强的藩王削藩,很可能会遭至其联合煽动其它藩王一起造反,比方说西汉文景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因此,如果对实力最强者着手削藩,就不能给予其反应的时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斩首行动,突然行动。

 

所谓擒贼先擒王,将实力最强的藩王给灭了,至于其他人员则只能作鸟兽散,当然,要搞定对方,得先找到由头,比方说叛国、谋反等等,以此作为理由,且处理之余进行相应的舆论攻势。

 

3、从实力最弱者开始削藩的风险

 

对实力最弱的藩王动手,也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或,即便不用谋反、叛国的罪名,动用触犯刑法律条的名义亦可,好处是前期削藩的风险很低,但坏处是在此期间给了其他藩王,尤其是实力最强藩王做各种准备的时间和机会。

 

明建文帝,在削藩的策略上,便是采取此招术,导致朱棣有机会、有时间做更多的准备工作,而最为要命的是竟然已经决定削藩了,就是在做玩命的事,而朱允炆却对将士们表示不要动朱棣,因此,朱棣获得了多次死里逃生的机会,在中国的官场上、历史上,从来政治权力与领导名声二者都是对立的,要好名声,就可能失去政治权力,要政治权力,就得舍弃一些名声。

 

4、亘古未变无解阳谋推恩令

 

汉文帝时想削藩,但不敢行动,景帝一时冲动,削藩未果,差点面临权力危机,替罪羊晁错给领导埋单了,到汉武帝时,削藩又提上行事日程,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策略,一举削藩成功,至此,但凡涉及到领导要瓦解某派系集团势力的问题时,采取推恩令策略,此派系魁首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推恩令的主要原理之一,在于将原本地方派系与领导权力之间矛盾,转化为派系集团内部的矛盾,人性趋利,将派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给内部相关人员,作为此派系集团的扛把子没法反对,反对就会激化内部矛盾,而同意就意味着削弱了其手中的权力,宁头鸡头、不为牛后是多数职场同志做老大的心态。

 

 关注以下微信定购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VIP会员招募)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