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牛逼人物,为什么不会轻易选边站队?
(2024-02-20 11:31:48)
标签:
财经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职场牛逼人物,为什么不会轻易选边站队?
作为组织一把手,如在职场竞争中败亡或选择招降,其命运都不会有本质的改变,一是被胜利者边缘化;二是被胜利者彻底清除。即便看起来被得势集团所任用、乃至于所谓重用,给你派任务、做项目,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你,更不会让你壮大,而是通过任务或项目消磨你、消耗你的资源与实力,使你变得越来越虚弱,这才是领导的真实用意。
在职场,年轻人都是被利用的对象,弱势者、败降者更是被利用的对象,虽说都是被掌权者所用,但仍有差异,最显著特征之一为领导利用的出发点或目的不同,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只是个下属,从未做过组织老大,那么,在这个领导手底下工作,其主要会为了解决问题、做成项目而用你,而对有过做老大经历的成员,从开始用你就是为了搞掉你。
身在职场,被人利用在所难免,至少被利用之后,多少会有利益回报于你,至少你的职场生涯中,只要还有工作价值,就能获得不错的利益回报,而失败者、投降妥协者,在被使用过程中,是纯粹且明确的要被搞死的对象,所以,在赤壁之战前夕,孙权所在的东吴割据政权,其内部主降或主和派占上风,一时之间孙权亦无法下决心、做决定,在如此情急之下,鲁肃从孙权的私人利益出发,替孙权命运做了深刻剖析(一把手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其他人员则可以顺利跳槽,继续工作、高官厚禄而为之),孙权由此坚决主战、力排众议,这个案例说明,说服领导或人心的简易有效策略,便是一切以领导的私人利益作为结果导向,同时,此案例也深刻揭示,在职场,一把手与组织实为命运共同体。
前文所述,揭示了组织一把手投降新的利益集团或得胜者,其命运注定是悲惨的,而二把手以及其他官僚的命运只是换个要服务的老板,仅此而已,但为什么有些人物,并不买账,一头栽进得势集团的圈子,反而在适当时机扳倒铲除新势力集团,恢复原有势力集团的领导地位,其中的利害逻辑与权力原理是什么,如西汉时期,陈平并没有因为吕后执掌权柄而效忠于整个吕氏利益集团,在吕后死后,一举扫平把持朝政的吕氏利益集团,为什么不选择改朝换代的路径。
1、求职经历所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职场,就没有领导相信下属绝对忠诚,但领导会相信其能掌控的下属是忠诚的,归根结底,领导相信的只有自己。陈平的求职经历,既有波折,但也幸运,前期投靠魏王咎、项羽等集团都不受重用,直到转投刘邦,其职场仕途方才走向正轨,乃至青云之路,以道义而论,刘邦是陈平的伯乐、是其恩人,所以,投靠吕氏利益集团,替吕氏利益集团打天下,便是忘恩负义,在组织体制外,其忘恩负义、必受舆论谴责,组织体制内,其会得罪刘氏利益集团以及其它拥护刘氏政权的功臣集团,里外皆得罪,便是犯了众怒,便是职场小人,如此则无法在职场立足,更不可能长期获得长期发展,所以,人的求职经历,会成为人在职场生涯的心理负担。
2、职场救主与建功的现实批判
替领导解决职场现实问题、疑难杂症,无疑你会成为能臣、乃至于上升为重臣,能为领导赚钱、办成大事,更会成为领导的爱臣,毕竟能打天下与赚钱的下属,就没有领导不喜爱的。但领导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活着,所获得的一切对其而言才有价值,因此,历史上从不缺乏寻求长生不老术的帝王,因此,与组织利益相比,领导更在意的是其私人利益的满足,西汉刘氏政权,其属于既得利者,最害怕的是失去利益与安全,而吕氏利益集团在皇权问题上属于非既得利益者,最希望有人卖命,替其攻城拔寨,前者为救主,后者为建功,两者相衡,当以救主为要,毕竟功莫大于救主。
3、谋逆无论成败都可能被清理
什么叫谋逆,简而言之,就是你要抢了原有老大的位置,当然至于是否为谋逆,就看你成功与否,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只要你成功了,谋逆也就不成立了,即便是失败了,所谓的谋逆罪名,通常也只是从统治者、从既得利益者、从掌权者角度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概念,既然自古国乃家天下,即是一人之天下,则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你家,人人都可以去争取,又何来所谓的谋逆之理。之所以传统文化中,多以抢原领导权位之事批为谋逆,实质有大一统思维文化使然,也有生存环境的现实利益需要使然,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谋逆无论成败,其结局都面临被清理,既如此,倒不如维持现状,陈平就是这么操作的,在原有政权内,已经位极人臣,没有必要冒险,更没有必要受累替新人打天下,有同志讲,陈平在刘邦死后已经向吕氏集团投靠,其实这是误读,陈平投靠的是吕后,而不是吕氏集团,彼时吕后代表仍旧是刘氏政权。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关注【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