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管人的权术动力,不可只盯利益这一条
(2022-04-12 19:26:18)
标签:
财经教育军事历史杂谈 |
领导管人的权术动力,不可只盯利益这一条
单位所设置各种规章制度、领导管理底下职员,通常被要求为应该理性,因认为人性之恶的存在,所以将人首先被定义为坏人来强加管理,但在我看来,人性并非全恶,而应该将人性理解为多面特性更为准确,组织所公认的好人,亦会干坏事,组织所公认的坏人,亦会干好事。
之所以如此,在于人性驱动行为的动力,来源于多种途径,领导在管理下属时,应该利用人性,而不是与人性对抗,毕竟人性虽多面存在,但却难以改变,所以,有效利用、引导、激发下属人性特质,在管理中即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总结出三方面驱动人性行为的动力之源,加以分析。
1、利益驱动
以利益驱动下属,核心理念来源为经济学派所认为的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很清晰的认识到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只不过在理解人性的职场行为时,用经济人理性可以解释很多职场现象。领导奖励某下属时(所奖励的下属或其行为,便代表领导认可职场行为方向),即可引发组织成员的效法,当然领导所公告的奖励,应该被下属自认为值得去做才行(毕竟不同职员,对同一奖励的价值判定高低存在差异)。
领导动用利益驱动,虽有好处,但同样亦存在一些弊端,如以利益驱动作为管理下属行事的动力,只会吸引更多以利益而来的人员,同时亦会引导原本并不完全注重金钱利益的下属,转而变成被利益驱动的棋子,如此,一旦组织利益减少(降低、未及时兑现),很可能激起下属的逆反背叛,仔细观察不同单位职员,单从人员流失比率来看,高薪资单位亦可能存在人员流失率较高,而一般薪资单位亦可能存在人员流失较低的现象,从这方面看,利益驱动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也就是说人有时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行动,且领导过度投入经济利益,成本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环境驱动
曾经,我多次强调人是环境的囚徒,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对生存或职场环境,具有主动适应的过程,不同的职场,会很大程度致使职员采取不同的言行,如职场生态环境可理解为相互猜忌、坦诚相待、温馨和谐、粗暴冷漠等,能适应留下来的职员,便会以相应的方式与其他职场人员产生影响,不适应的职员,则很可能选择辞职走人,当你进入环境优雅干净的办公场所,会变得讲究卫生、整理工作有序、安静不宣哗做事。
因此,领导希望下属如何表现在单位的言行,应该从单位工作或生活环境入手,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职员的思想便往往会从积极方面发展,也就减少了犯罪、犯错的冲动,这一点,可从破窗理论而知,一辆完好如新的轿车,不容易招致别人迫害,但破烂之后,可能会被人偷窃变卖。所以,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会给职员制造无形的约束力量,脏乱差的城市环境或某个角落,容易滋生犯罪现场,因此,你会发现创建文明城市,是减少犯罪案发有利的抓手,而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步骤,其实就是各地方政府对街道、公园、河流的环境改造,领导都懂。
3、直觉驱动
利益驱动的理念为人性精于理性计算的一面,人性的这种行为方式虽不容易犯错,但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耗费能量,因为这种理性的权术计算行为方式,通常只在重要的事情、关键时刻使用,而更多时刻其实人的行为是基于情绪、本能、直觉而做决定,如你花几十块钱购物,是不会过多考虑的,因为相对身体机能的成本收益来说,并不划算,但如果你花费几千、几万购物,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深思熟虑之后再选择。
只有这样,人的生存、生活、工作,身体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与精力,依靠直觉行动,可以最小代价完成任务(在一些比较小、日常事务时),对单位中,你所熟知的日常重复性事务,基本上是不需要反复思考,就能正确操作。所以,领导在管理下属,极有必要设置优化工作程序、流程,这不仅提高效益,同时亦增加职员正确率,更重要的是职员在基于人性、引导人性发展的流程上做事,不会出现逆反心理,因为没有触碰到职员的理性、更没有触碰到职员的情绪。
关注【叶大师】微信:quanmouguwen
职场咨询
《鬼谷妖刀》《鬼谷政治权术应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