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研究》课题方案
(2016-10-24 14:15:47)分类: 研究方案 |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纲要”与“指南”的宏观指引。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本位需求。
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体育运动是幼儿的本能,生理层面反映为幼儿本身的自然力,是幼儿素质发展的生物前提;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规范即审美经验在幼儿身上的积淀;社会层面反映幼儿素质发展性质、方向和水平,是直接受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的规律所支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同样参加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但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同样在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化、设施设备及器材使用率低、整体状况不理想;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部分教师缺乏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强调娱乐性,忽视身体锻炼的价值,忽视幼儿的生命意义及主动发展,缺乏对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必要的鼓励、启发、引导、参与及适当的帮助;甚至还因为班额量及场地问题,出现了以保障幼儿安全为名义,剥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如果能解决此类问题,对于增强幼儿在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效性会有很大帮助,有效保障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3.校园特色与文化的积累传承。
我园有70%的孩子来自于外来流动人口,自由放任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得他们在运动方面呈现出特有的需求。早在2011年4月幼儿园就开展了《生态式体育特色活动的园本研究》,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空环境建设,户外体育特色课程建设,整合式运动节特色活动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还成功创建成为“常州市体育特色项目幼儿园”。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基于园所现有优势与资源,从本园实际问题出发,基于儿童本位,寻找到户外体育活动的突破口与生长点,成为了我们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相关文献研究
1.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陈姗阁指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保持快乐的情绪,为以后中小学体育打下基础,从而为他们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较好的积淀。
张伟芳指出,学前教育是融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一体的,他建议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应该要把体育放在首要,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刘纯明确提出,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在没有健全户外设施期间,园所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领导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并丰富幼儿活动的种类。户外活动不仅为幼儿以后的教育打下了基础,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陈月文、胡碧颖指出,户外活动在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研究及其观点都表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不仅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更是社会的责任。
2.影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很多,不少研究者已经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贾秀春从当下信息社会的发展及各种电子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而导致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和时间减少这一问题出发,在幼儿园内针对问题进行了实际探究,并成立了专门的户外活动研究小组以讨论具体解决的措施: 统筹安排户外材料,将开展户外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常规计划,整体优化户外活动的使用场地、时间安排和材料提供。从而得出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充足的活动机会,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持续渐进地全面发展,并且教师在引领培养幼儿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结论。
岳慧兰对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了当前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设施具有区域结构形式化、使用率低、整体状况不理想等问题的结论。她认为幼儿园应重视园内建筑的设计情况,加强对户外活动的应用研究和活动区域的设计研究,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陈姗阁认为,现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普遍不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2 小时;幼儿户外活动量也明显不足,教师缺乏对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必要的鼓励、启发、引导、参与及适当的帮助。因而有必要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意义、组织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高度的重视。
许冬雪以某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她指出影响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因素有幼儿园、教师对户外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回归自然的儿童户外活动缺失。作者认为,要提高幼儿园对户外活动的认识以确保幼儿拥有足够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亲近、接触大自然。要建立户外活动常规,加强家园合作; 还要关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增加个体户外活动的机会,增长户外活动的时间。
尹陆明认为,由于幼儿园生活琐碎,再加上现如今越来越重视安全,教师担心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出事故,因此经常会出现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情况。对此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将户外体育活动制度化,以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
通过以上作者的研究,不难发现影响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幼儿活动时间、活动量不足,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户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环境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户外活动制度等。
3.国外幼儿园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在国外,幼儿教育工作者重在研究幼儿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注重从幼儿体育活动贴近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和影响性。国外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幼儿从体育游戏、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从中收获积极的情绪情感,其体育活动的资源相对丰富,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而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保证了幼儿体育充裕的活动时间。国外研究者多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应落实在活动过程的本身,而非动作完成的好坏。如美国的幼儿教师提倡不分年龄、班级和运动水准,自由结伴与活动。在实际的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会通过环境来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很少采用直接指导的方法。日本的学前教育界同样认为,对幼儿的体育活动的价值,是幼儿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获得多种体验,而非侧重于幼儿运动技能技巧的发展。日本幼儿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游戏,使幼儿达到体育的目标,完成体育的内容。在2000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纲领》中规定,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和态度;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主动进行运动;在各种游戏中充分活动身体;主动在户外游戏;熟悉各种活动,快乐地展开游戏。依据此要领的指示,日本的幼儿教师只根据幼儿的需要援助性的指导幼儿,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不设置区域、年龄和班级的限制。在此目标体系下,对幼儿体育内容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如在自然环境中如何提高幼儿集体的适应能力;体育与游戏如何结合来让幼儿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发展;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中如何平衡适当的动作训练等。此外,与国外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相联系,幼儿教育工作者还重视研究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他们对幼儿体育活动评价的核心是幼儿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对于集体的评价而无过多要求。
4.综述分析。
近年来幼儿体育研究的基本状况,表明幼儿体育正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幼儿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继续向纵深发展。但纵观幼儿体育研究的相关主题,依旧将体育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在研究讨论,包括幼儿体育的地位与作用,幼儿体育的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及方法,幼儿体育的问题与改革等。关于幼儿体育的地区研究近年来也日趋丰富,如谢晨燕(2010)关于北京市朝阳区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及发展研究;曹英等(2012)关于河北省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调查研究;易钦人、辛永娜(2012)关于武汉市3—6岁幼儿体质现状调查研究等等。无论从幼儿体育的内部研究亦或关于幼儿体育的区域性研究,多是从幼儿体质、组织形式、组织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缺乏对于幼儿本位的深度思考,缺乏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联性与影响性的探讨。本课题更多地是从儿童自主的角度出发,聚焦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重新审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价值。
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以儿童为本位,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亟需建设儿童本位的教育学立场和理论,以实现儿童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本,这是落实"以人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儿童本位不只是教育原则,而且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所遵循的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通过本研究,让研究者们进一步聚焦儿童本位,并落实于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中,重新审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本土化研究,积累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经验。
本次研究不是单纯的以学科或领域研究为重点,而是通过“自选”来凸显儿童本位,是一种从儿童需求和发展角度出发,以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为研究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研究找到适合园情及幼儿发展需求的幼儿园户外体育自选活动改革策略、实施路径,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升教师户外体育活动观察与指导能力,提高幼儿在园户外活动的实效性,积累实践经验,为园所特色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1.户外体育活动:在户外开展、以教师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为主,以体格锻炼为主要目的,以集体和分散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其内容包括基本动作练习、各种器械练习、户外游戏、幼儿体操等,具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时间经常、灵活性大等特点,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
2.户外体育自选活动:在常规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打破年龄及时空限制,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与活动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相应目标的活动。由于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为了便于研究,本课题中所涉及的户外体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晨间操节、户外体育游戏三部分。
二、理论依据
1.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为三小时”。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树立儿童本位的意识,以游戏化的方式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参加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兴趣,在满足儿童自选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提高教师对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在《纲要》、《指南》的引领下,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观察与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理念到行为的转变。
3.积累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资源,为构建园所特色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使用情况的研究。
2. 优化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
①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与材料(器械)。
②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自主与规则。
③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3.优化晨间操节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①操节编排(音乐、场地、动作)的儿童趣味。
②晨间操节的资源利用(阳湖拳、民间游戏)。
③操节锻炼的游戏化。
4.优化户外体育游戏资源的研究。
①徒手游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②器械游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③体育游戏与园本资源的结合与利用。
5.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8月)
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学习研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健康领域的内容,了解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价值、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分析讨论有关儿童本位的内涵,对于什么是儿童,什么是自选要有全方位的理解。
研究思路和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从而架构本课题研究体系。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6月)
主要研究内容:优化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优化晨间操节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优化体育游戏资源的研究。
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子课题同步运行的范式,运用行动研究展开实践,以此找寻到优化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方法与策略,为提升幼儿的运动品质,以及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提供实践依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主要研究内容:课题成果总结与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研究思路和方法:运用案例法集结成文推广经验,形成有价值的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需要,收集大量有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自选活动方面的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的价值、现状,从而架构本研究的整体思路、框架。
2.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中的焦点事件及其过程进行深度描述,以坚实的经验事实为支撑,形成本研究中主要的观点或策略,并及结成文,适时推广。
3.行动研究法:针对户外体育自选活动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计划,及时记录与反思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并通过积极的现场研讨适时调整。
第五部分:研究保障
一、成员分工
本课题由园长领衔全面指导实施,园内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各项课题管理研究制度完善,职责分明,课题管理工作规范。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分配得当,且基本上全部参与前一轮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均具备本科学历,理论知识结构较强,专业素养较高。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谢琦芳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
课题工作的全面指导、督促,保证研究经费、时间。 |
夏 |
幼儿园高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
课题工作的全面指导、文献研究、方案计划报告等的撰写,各项研讨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评价。 |
高敏燕 |
幼儿园高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
各项研讨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重点承担“体育游戏与园本资源的结合与利用”的研究。 |
刘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户外体育自选活动方案的制定并实施,观察记录现象、收集视频信息,整理课题资料。 |
张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器械游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整理课题资料。 |
沈一飞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晨间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与材料”的研究;负责课题论文集整理;参与课题网页管理, |
邵珊花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晨间户外体育活动观察与指导”的研究;论文集整理。 |
刘炎儒 |
幼儿园一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晨间操节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论文集整理。 |
徐莉萍 |
幼儿园二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徒手游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论文集整理。 |
陈 |
幼儿园二级 |
常州市丽华第三幼儿园 |
行动研究 |
承担“晨间户外体育活动自主与规则”的研究;收集视频信息;整理课题资料。 |
二、预期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
1 |
2016年5月~2016年8月 |
课题申报书 |
报告 |
谢琦芳
夏 |
|
2 |
课题方案 |
方案 |
谢琦芳
夏 |
||
3 |
课题开题报告书 |
报告 |
谢琦芳
夏 |
||
4 |
文献学习 |
资料汇编 |
夏 高鸣燕 |
||
5 |
2016年9月~2018年6月 |
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素材 |
游戏方案、照片、视频、论文 |
陈
刘 |
|
6 |
晨间操节设计与实施 |
游戏方案、照片、视频、论文 |
刘炎儒 邵珊花 |
||
7 |
户外体育游戏研究 素材 |
游戏方案、照片、视频、论文 |
张 徐莉萍 |
||
8 |
中期评估报告 |
报告 |
夏 |
||
最终研究成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1 |
2016年5月 |
方案、开题报告书 申报书 |
研究报告 |
谢琦芳
夏 |
|
2 |
2016年12月 |
文献报告 |
研究报告 |
夏 高敏燕 |
|
3 |
2018年6月 |
户外体育自选活动 方案集 |
方案 |
张
刘 |
|
4 |
2018年6月 |
户外体育自选活动 论文集 |
论文 |
沈一飞 邵珊花 刘炎儒 |
|
5 |
2018年6月 |
户外体育自选活动 视频集 |
视频 |
刘
陈 |
|
6 |
2017年12月 |
中期评估报告 |
研究报告 |
谢琦芳
夏 |
|
7 |
2018年12月 |
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谢琦芳 夏 吉 |
三、经费保障
园部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园长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以工作考核,无论从研究资料的添购、研究设备的购置、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以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