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24
  • 关注人气: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眼为《后来的我们》刷票玩脱,两份声明前后矛盾

(2018-05-01 18:15:57)
标签:

互联网

51日,一觉醒来,国家电影总局发了声明,将严肃追查整个《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一旦查明真相,将严肃处理,绝不允许任何票房造假的行为。

 

这也为几天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官方出面定了一个性。

 

这件事还要从《后来的我们》院线上映开始说起,《后来的我们》是由刘若英执导,张一白监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主演的青春文艺片,428日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本来是一部低成本的爱情文艺片,打着前任的主题准备复制一把《前任》3的套路,赚取一波观众的眼泪,但结果票房一下子火到不行。首日票房2.85亿、猫眼想看人数接近80万,截止到目前,累计的票房已经8亿多。

 

据说《后来的我们》目标是20亿票房,这是什么概念?2011年,《失恋 33 天》的票房是3.2 亿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是8.13亿,就连刷遍整个朋友圈,老奶奶都在电影院哭的跟泪人一样的《前任3》也不过10亿元的票房,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后来的我们》就要直接刷新了整个国产爱情片的记录,打造一个新记录了吗?

 

显然不是,很快就有人爆出猫眼退票事件。简单来说,院线方普遍反映出现异常的退票现象,其中万达院线的单区域退票数量都在数千张以上,远超过平常的退票比例和幅度。目前,仅万达方面已统计出有超过9万张退票,其他院线也有类似的退票情况。

 

为什么会有退票,其实是电影刷票常见的做法,先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大量买入,造成一票难求的假象,然后让院线方感觉这个片会火,增加排期,到临近开场时再集中退票,这样院线已经增加了排期,无法撤回,只能认栽。

 

猫眼两份矛盾重重的声明

 

整个退票事件中,猫眼一共出具了两份声明,然而这两份声明却前后矛盾,疑虑重重,让人不得不怀疑猫眼是不是急于甩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NBf9olc1kobpeh7aJIl3Gyj0hrhpw6YNiaUQLyqBKr409zjV3OEnYb9asFzytwqK7ThCAoW8aPYRLYn57O7fo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随后,又出具了第二个声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NBf9olc1kobpeh7aJIl3Gyj0hrhpw6YSRFQ3s2MB2MxuveP9iazOwtdzJgFPbVvznVmyV9L3mZNHEkXa3OABY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网上已经有不少针对这两份声明的解读了,比如壹娱观察就提出了疑问,认为这两个声明前后矛盾,其实分析起来很简单:

 

38万张退票,54%订单为用户在428日晚间改签,换算成数字就是205200张电影票。

 

那么假设这些电影票都是在一个人购买,那么就是20万人改签。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大部分是一个人买两张票或者三张票,所以保守估计是12万人。

 

换句话说,在28号当晚,有12万用户同时进行改签,如果这个数字真实,那么这应该算是中国电影票务网站/APP能改签以来一个创历史记录的数字了吧?

 

还有不少媒体反映,大量的退票是来自猫眼渠道。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NBf9olc1kobpeh7aJIl3Gyj0hrhpw6YmYiafHklwxRAykYgQONJTDiaEjXTbAIfMLTF66kLKnrnIJib9PRuice5I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注:此图来自微信号:dypfboxoffice


猫眼这两份声明,显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说到这里就要对电影市场基本的分账政策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了。一般来说,除去税之外,基本的政策是影院50%左右;发行方10%左右;制片方40%左右。

 

所以一张电影票,院线赚的最多,其次是制片方,最后才是发行方。而同一时间段有那么多部院线电影要上映,院线本着赚钱的原则,自然是给那些热门的,票房号召力强的电影排出更多的档期了。

 

热门电影是什么?好莱坞大片,比如《复仇者联盟3》,或者说国产黑马,比如之前的《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些电影制作成本高昂,阵容豪华,是当之无愧的一线。

 

而那些没有知名明星,或者说制作成本没那么高的电影自然得不到院线方的青睐了。那么自然排期就少了,排期少,看的用户就少,那么就会恶性循环,最终票房一塌糊涂。

 

这样的院线电影其实比比皆是,比如之前的《大世界》,雷声大雨点小,累计票房260多万,早早的下映。

 

那么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骗院线,让他们觉得这个电影很火爆,然后增加排期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NBf9olc1kobpeh7aJIl3Gyj0hrhpw6YXGO3E4ltCdp8acmyntURz4d2xBia0YsgXpPEfUibzXcKO7ROo2ibibksf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注:此图来自微信号:dypfboxoffice


这次《后来的我们》是一种比较新型的造假方式了,先大量预购,逼着院线方增加场次,如果真的数据很好,那最好不过,真假掺着。

 

如果是真实用户买不到票,那么上映之前退票,影城被绑架了排片,无法更改,也达到了目的。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坏了规矩”,因为片方“买预售”“买排片”的行为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但起码是拿真金白银砸出来为院线让利。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票房保驾护航的保底行为,但《后来的我们》的做法相当于空手套白狼,我连钱都不出,直接退票,这样自己一分钱没出炒红了电影,但让院线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

 

猫眼到底有没有责任?

 

为什么大家都指向了猫眼呢?不光是声明的漏洞,而是猫眼作为这部片子的发行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嫌疑和动机。

 

首先猫眼在技术和操作能力上完全有能力做到,其次就是一开始出现异常退票最多、以及最集中的影院都出现在猫眼合作的影院。并且猫眼作为该片的联合出品方以及发行方,和影片票房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这件事一出,猫眼自然难逃干系。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同档期的《幕后玩家》,发行方影联传媒和猫眼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在宣发政策上制定了比较强硬的KPI,导致执行团队走偏。

 

猫眼在第二份声明中,把疑似刷票行为的锅甩给黄牛党,非常不合理的。现在电影票务市场极其发达,全国几十家院线,几万个电影屏幕,每天十几个院线电影,想一次性买完垄断加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还有院线方的宏观调控,所以现在黄牛基本上只出现演唱会,部分稀缺手机(比如苹果黄牛),电影市场的黄牛,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消失殆尽了,再说了,一晚上十几万人同时操作改签,即便是真的有黄牛在操作,那得是多么大的规模和协调能力,现在还有这样的组织吗?一个大大的疑问。

 

所以这件事说到这里已经很水落石出了,猫眼作为一家以票务起家的公司,在占据市场头部的情况下,逐渐向发行等电影制作上游领域发展,这本身没问题。但如果猫眼的发行是以“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恐怕是没有人会服气的。

 

这次退票事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无疑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和商业规则,片方刷票房也好,发行方保底也好,都是现有规则下的默许行为。换句话说,即便是拿不上台面,但至少大家心照不宣。

 

但猫眼退票事件发生以后,如果以后凡是涉及到票务平台发行的影片,其数据都有可能掺水造假,那么对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件事对猫眼的公信力提出了非常大的质疑,如果猫眼今后上市的话,恐怕要在招股书里如实的披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到时候我们再看就好了。

 

以及

 

最后再多说一句。好莱坞之所以电影业发达,除了自身的竞争力之外,也得益于法律的净化。早在之前,好莱坞就有了派拉蒙法案,派拉蒙法案简单理解就是,电影的出品和发行可以是一家,但院线不行。

 

换句话说,电影巨头什么都可以做,但院线不行,片方想刷票房,就拿真金白银去刷,到时候按比例返还,所以国外公司也刷,但都是小规模刷。但国内公司不同的是又多了票务平台和退票业务。也许猫眼当初上线退票功能时,恐怕没想到假以时日这个打着方便用户旗号的功能,还有这样一种新的玩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