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阿里星球变装,来看粉丝后援的机会与困局

(2016-12-19 09:37:38)
标签:

互联网

科技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21c4df66a63d33a17b62e9bdf8468afax735x512x82.png

在阿里星球正式宣布将停止播放器功能后,单纯的业务精简变成了对产品前途的质疑,以至于前两天网上出现大量“黑稿”,这一点恐怕是阿里音乐始料未及的。


在经历高层换帅、公司架构调整后,曾经承载着“颠覆音乐行业”的阿里星球开始将目标更聚焦在粉丝经济上,这或许是阿里星球运营半年后得出的经验和教训。


事实上,从12月16日的10.0版本就能看出门道了:新版本更聚焦在粉丝资讯、偶像应援、以及各种粉丝交互活动上。平台被重新分割为“首页、”探索”以及“进圈”三大块,之前一些复杂的功能插件,要么被砍掉,要么被隐藏折叠。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24908e33282dad912df6b9c455c4409cx719x1280x106.jpeg


从改造天天动听到彻底变成粉丝平台,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这对于天天动听的拥趸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消息。但大家抛开情怀来看,天天动听倘若不变,继续按原来播放器的老路走下去,会有怎样结果?


当然,她变成阿里星球后也没见得就找到了出路,直到今天仍在各种试错中不断调整,但战术上的转向不等同于战略上的失败,一个播放器的意外死亡,也不等同于这产品就断送了未来,现在的问题在于,精简后的阿里星球,是否能够撑起粉丝应援这块天。


从目前来看,竞争很大,但仍有希望。


粉丝经济不好做,早有大量竞争者


粉丝经济是脱胎于明星产业的一种副业,主要表现为粉丝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为明星加油助威呐喊交流,如果细分下来,粉丝经济又可以分为综合、应援、资讯、电商、直播等几大类。


比如最著名的TFBOYS的粉丝应援团,将生日广告打到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应援实力之强,组织性之严谨,令人瞠目结舌。


早期粉丝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站子”进行联系互动,所谓站子就是一些有钱有势的粉丝掏钱自己做的粉丝网站, 这些站子承担了粉丝们交流互动的功能,成为粉丝寄托希望的心灵驿站。下图就是粉丝搜集的EXO站子汇总。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7399290fba80e89bc2d7f8306bb79396x580x504x68.jpeg


而目前这些粉丝平台,基本上都是某一类或者某两类的集合体,比如百度贴吧、偶扑、喂饭、forfans、超级星饭团等。


粉丝经济是整个泛娱乐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一块,而且也是在线音乐商业变现的好出路。粉丝经济变现模式包括了会员收入、线上增值服务、线下票务销售收入、明星周边产品、精准广告等。目前在会员体系、线上增值服务、售票等。


而这些平台们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


阿里星球进入这块市场已经算比较晚的了,但也不算迟,所以砍掉播放器,对于阿里星球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更加聚焦和精简罢了,其实在5月份的发布会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阿里星球关注的是整个泛娱乐,只不过这个全球最为独特的泛娱乐商业新生态,目前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雏形。


粉丝经济成为阿里音乐突围的奇兵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为什么阿里要坚定不移的做粉丝?从表面上看,音乐天然和娱乐圈挂钩,而娱乐又是粉丝的催化器,从音乐到粉丝,一脉相承,这是底层逻辑。


从行业来看,经历了版权大战,在线音乐进入了“中场战事”,而随着太合音乐并入百度音乐,QQ音乐和酷狗,酷我组成三驾马车,各方对峙的状态,想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已经很难,好比两只实力相当的队伍比赛,能够最终获胜的,需要的是勇气,耐心,以及运气。


而版权大战已经被视为一个难以维系的状态, 目前版权的成本很高,买的版权越全亏损越大,音乐还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撑变现。因此,谁能最早突围,实现转型,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说虾米音乐是阿里阵前对垒的禁军,那么阿里星球则是突围的奇兵。


以粉丝经济寻求音乐边界的突围,阿里星球不是第一个,比如A8音乐就成功孵化了偶扑,目前偶扑已经取得盈利,其中票务收入占据比例最大。和阿里星球很像,偶扑也是一个主打粉丝经济的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粉丝应援平台之一。另外多说一句,偶扑最近麻烦连连,陷入诈骗门,可见,粉丝经济也是不好做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6/c3d0c3a65503fe57097525c73c8517bax574x820x28.png


而观察阿里的应援逻辑,基本上线上+线下的组合拳,一方面是线上粉丝流量基本上已经被挖掘殆尽,另外一方面阿里星球也必须要找出一些新的玩法,这也基本上为之前,包括现在的所有活动都定了个调。


所以我们才看到阿里煞费苦心弄了阿里星球大战、零用钱大作战、张艺兴百位地铁广告位。


这些活动基本的玩法就是,线上为偶像拉票加油,达到一些目标就会获得一些奖励,包括线下的资源,广告位,前多少名的就会获得展示曝光的机会。


比如阿里星球的“零花钱大作战”,平台会提供一笔经费,放入平台的资金池,然后粉丝团每天可以来抽取“红包”,当某个粉丝团抽到的金额满2万后,就可以提现出来做粉丝应援费用。这也是一种类似的逻辑。


阿里音乐做粉丝经济需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是用户沉淀:对于粉丝来说,偶像去哪儿,他们就跟着去哪儿。因此,爱豆不能丢,平台可以随时换,所以对于阿里星球也好,偶扑也好,owhat也好,很难真正沉淀用户,这就导致做粉丝经济的平台,即便是“看上去很风光,”但也有可能随时会城头变幻大王旗,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粉丝平台还是以资讯为主,其实对于资深粉丝来说,资讯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这也是就是为什么阿里音乐要大力推“圈子”这个功能。


其实和支付宝推圈子的逻辑一样,音乐和支付的场景都很单一,而朋友圈又非常强势,在这个中间,缺乏一个类似豆瓣的圈子这样的产品,他能在熟人和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从而将用户沉淀到平台上。


其次是利用自己的电商优势:阿里的电商优势不用多说了,但票务、周边、服饰,这些其他平台已经玩烂了,怎么才能玩出花?我觉得应该拓展场景和用户习惯,开发一些新的付费点和需求点,同时打通整个阿里系的其他资源,将自己独特的数据和平台优势展现出来,再加上阿里星球庞大的用户群体,是可以造就一个音乐行业的淘宝的。


这一切都是一个“文火熬汤”的过程,在这期间,阿里星球注定需要经历阵痛和舆论的攻讦质疑,但哪个伟大的产品不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