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解读一:五台山庙门之论道
(2023-03-05 15:23:57)
标签:
文化情感教育佛学 |
《天道》解读一:五台山庙门之论道
以参禅心入世,便能不生烦恼,自得自在
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但世间诸多不平之事,看似是不平,实则是因果,因果不昧,非人力所能改。
五台山之篇章,堪称绝妙之眼,论尽人世间的悲欢,说罢人间名利,只得了一个心不苦。
扶贫一事,是救还是不救。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得救之道,又何来救与不救说,说扶说救都是依众生处而说,说不救是从众生心性处说。
诸法深奥,非以世智辩聪而可得。
01.施主以钱敲门,其心已经昭然若揭
用10万元的进香,都不能与大师见一面,如果没有这10万,是否连见一面的面都没有了。
智玄大师坦然相问,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其实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认为智玄大师是非常可爱。
若没有此疑问,无论后面谈点什么都难免需要引出一个问题,尽心静心修持佛法,是为众生,是为佛祖,还是为自己?!
像丁元英对智玄大师所言,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以10万元的进香只为得见大师一面,是为见佛,是为见大师,是为见学佛之人?
用10万元的进香只换来两句,非也非也。既然不是无缘不得相见,剩下的便应该是不用钱就应该买到的东西了。
智玄大师可以如此坦然一问,心无挂碍,当得自在。韩楚风是随口一答,当下即见本性。
“如果是老和尚收下了钱,我们就走,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
既然谈经论道,不是为了因钱而坐地论道,无论说什么都是一个真实义。
若不以钱敲门,这个门又应该如何敲呢?可如果不以钱敲门,又怎么知道这个门里是什么?
万法本无假象,不过皆因众生,住因住果,住念住心,不得涅槃,便无能得见真相。
人人都可以有认识,人人都可以有作为,人人都可以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下有一番自我作为。
能作为和不作为这又是另外一层境界。
每次读到五台山论道篇章,都要有一番感叹。人生真相,最原始的原理设置并没有那么复杂,但被人性这么一摧残与关怀,便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认为。因此这个世界便有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学问,门派,看似是百家争鸣,但都只为了心之苦。
但众生之苦,身苦远大于心苦,道理的修饰,最终只能圆到一个善恶的分别心,但身苦还是无法出离。
有时也在有一些想,叶冯刘三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当初三人倾家荡产拿出来入股公司的钱,三人相加的总和也不过是二十几万。可丁元英与韩楚风来五台山问道一行就拿了21万。不能说这个21万跟叶冯刘三人的二十几万有什么区别,从内心深处而言,还是不能说不能想。人生本就是如此,起点不同,便对应着不同的阶层和认识。
叶冯刘三人倾家荡产,拿出二十几万是为了换取一个前途,但韩楚风与丁元英拿21万是为了来五台山讨一个心安。
两者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做一个比较,不论怎么看,都让你很难去理解和接受,或者说是认为。但这就是客观真相,人生就是如此。有你所不知的,有你所不能理解的,有你所不能作为的。
你活在哪个阶层,就只能以哪个阶层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去活着作为,你所有的认识就只能以这个阶层所能接受的观点为依据,你才能这样去看,这样去认为,这样去想。
你可以不用这样去认为,但你只能这样去认为,你可以不用这样过度的去想,但最终你还是只能停留在这样的想。
02.人生诸多真相,真如韩楚风所言
无论这个社会的真相是什么,可能都不会席卷到你的这个阶层里面来。
你诸多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你认为的认为上,你所看到的机会机遇,生存的条件等等。
你有认识是一方面,社会真相是另外一个方面,你的认识不能够更改,迭代你的阶层所让你所遭受的一切。如果你需要突破你的圈层,你就需要有付出万般的辛苦,你才有可能走出另外一条路出来。
但不同的文化又对应着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又需要回归到个体之上,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真正能够走出去的确实是少之又少。
我们只知道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读书只是改变命运的条件,你在一所优秀的大学里面,你可以学到很多,可你离开了优秀大学作为条件可能的必备,不论你怎么去读,可能都只是增长一个见识,而真正让你能够拿到结果的条件不存在了,你所期望获得的这种结果,或许就不存在,或者需要你去转换你的思维才有可能得到。
这个世上没有救世主。
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关注,无非也是因为一种社会需要或者是宗教需要,政治需要的价值。但不论给予什么都不会超出你所期望的一种价值,只能让你知道,明了,离起作用的关键节点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智玄大师最后也是坦言。
“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但有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认识可以有很多,但真正管用的认识很少,脱贫阶层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同的认识,都是一个助缘而已。
最终需要你能做到,觉到,悟到,如果真能如此,制心一处,又何愁不能得见如来呢?
看见人生真相也就是如此,看不见人生真相还是如此,看与不看的价值,无非就是明了与不明了的区别。
明明不可为而为之,或许这是人生的本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