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道》解读总序:人性本质的需求——自我认同感

(2023-03-05 15:21:50)
标签:

文化

情感

教育

健康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的三个终极追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1943年提出,人的需求按照阶梯式划分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认同感归属于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它处在金字塔的顶端,是我们精神上的终极追求,也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

1、丁元英让王明阳开了口——“他不需要忏悔,他需要的是一个忏悔的理由在面馆里,芮小丹问丁元英,如何让一个心理素质非常稳定的死囚——王明阳开口,这个死刑犯差点打死芮小丹,已经够判十次以上的死刑了,常规的审讯根本不起作用。丁元英告诉芮小丹,在判断正确的基础上来说,只要芮小丹能够满足王明阳的灵魂归宿感,给他的灵魂找片净土归宿,王明阳就有可能开口。

丁元英:他不需要忏悔,他需要的是一个忏悔的理由。

芮小丹:万一他不需要呢?

丁元英: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从丁元英说的话中,就可以看出丁元英对于死刑犯的人性特征是非常了解的。他一定明白当一个人在面临即将死亡的场景下,常规的审问已经刺激不了死刑犯任何交代事实的理由,但是只要他是人,就具备人的属性和需求,而对于一个即将死亡的人来说,自我认同的需要可以让他在精神上面有所归属和依靠,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

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一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人自我认同感,他也必然会因为人性本能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对你心生敬佩和信任。

2、丁元英向林雨峰解释”——“你不缺杀我的心,你缺的是一个杀了我,还不影响你自我评价的理由

林雨峰的乐圣公司在和格律诗打官司,作为音响界的龙头公司,他无法忍受自己所创立的品牌被小小的格律诗给打击,于是他来到古城本想准备杀了丁元英,但是丁元英在面对枪指着脑袋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丝慌乱,显得异常平静,这让林雨峰根本下不去手。

他狠狠的盯着丁元英问,是不是料到了他不会杀他。丁元英却说:你不缺杀我的心,你缺的是一个杀了我,还不影响你自我评价的理由。林雨峰沉默了。丁元英接着说:如果我说料到了,你会开枪来证明我判断的错误;如果我说没有料到,你会开枪来证明我撒谎的错误。

丁元英的这句话,也是直接道出了林雨峰这个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没有开枪杀死丁元英,并不是因为不想杀他,而是无法找到一个不让自己名誉受损的理由杀他,如果这样杀死丁元英,他就会被舆论所唾弃,他作为音响界一个响当当的大老板,他把面子和名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因为那就是他的身份标签,是给他带来自我认同的东西。

上述仅仅是我对《天道》的一些粗浅认识而已。《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从出现就被封神。但只是被一些高端的小众人群接纳。身在局中,视野会被当下所局限,无法把真实面目看清楚,所以沉迷事物之中太过于专注,反而不能客观审视问题,倒不如换一个角度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

《天道》这部电视剧被大家称为商战剧中的天花板,唯一的缺点就是电视剧曾在上映前被做了删减处理,所以要想看到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天道思维还是要读一读《遥远的救世主》。

看一遍《天道》你的感受是云里雾里,读一遍原著你或许收获了一些道理,当你真悟透其中的天道思维,你或许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建议大家多看几遍《天道》,多读几遍《遥远的救世主》帮助你实现人生梦想。

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为了通过审核,删减了很多小说中的内容,比如:丁元英跟韩楚风抨击传统文化,丁元英去五台山跟大师论道等等,这些在电视剧中就是一闪而过,但是小说中都有详细的对话,大家读一读,一定受益匪浅。

虽然是一本小说,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视角。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文化属性与人生的因果关系。其实隐藏着中华五千年深邃的文化知识,涵盖儒释道,愈读愈有味道,有时你不得不感叹,知识的魅力是如此强大。

穷人的出路不在知识储备上,而是在觉悟!无论你是沉浮商海的创业者,普通职工,还是体制内的一员,与其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就像主人公丁元英所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我从这本书中,深刻理解了得救之道文化属性这些思想内涵,直接改变了我以往的认识,在人生的道路上,脚下的路更清晰、更直观。

《遥远的救世主》它不仅包含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且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这篇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读懂就能够颠覆我们的认知,提升我们的思维格局。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豆豆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红尘》这三本书一起读,才能更完整地了解豆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人生道理,经商智慧;你会在工作中更有底气,更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人生智慧。不要不舍得小钱,买本书看看,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解读《天道》不该是炫耀学识的开始,而是从自我的自觉与所悟开始。每个人看《天道》,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与角度。希望这本书会有你自己的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