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新街:如今已经没有街

(2022-03-19 08:05:15)
标签:

地名

说明:重庆以企业命名的街巷不多,华新街可算是鼻祖之一,可惜如今那街已毁,剩下的只是区片地名,而且对其来历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

华新街:如今已经没有街
正在修建的华唐立交

 

1938年,华联钢铁厂(即后来的三钢厂)扩建,在工厂西侧的山坡上新修住宅、商店,将因工厂扩建而拆迁的居民迁移到那山坡上建的住宅居住,于是形成一条新的街道。因系华联钢铁厂所建,于是取名华新街。重庆人懒,三个字以上的地名往往就要简化,于是省去联字,简称为华新街。后来人搞不清楚,还以为是把新华倒过来成的华新呢。

华联钢铁厂是官商合办的,当年规模并不大。据档案显示,1941年11月至1944年12月,总共才出生铁19490吨,1940年-1944年产钢锭和钢铁铸件9839吨、钢材7165吨,当不到如今重钢一天的产量。现在说来肯定可怜,但当年全中国年产钢也不过几万吨。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这些钢铁多多少少支撑着抗战的需要,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贡献。

    那时,华新街是观音桥、龙溪镇等地方到香国寺嘉陵江边的必经之路。由于三钢厂和长安厂把去陈家馆、刘家台的路阻断了,要进重庆城,从香国寺渡江到牛角沱才方便,华新街因而就繁荣起来。嘉陵江大桥没有修通之前,对江北区来说,华新街的地位仅仅次于江北城。解放后,江北区级机关一直驻华新街附近,更提升了华新街的地位。

    华联钢铁厂在嘉陵江边的阶地上,是一块大坝子,东、西、北三面均是山坡。华新街就位于其西面的山坡上。由于形成得晚,又是企业专门修建的,整条街几乎全是洋房子。所谓的洋房子,其实就是砖混结构的两三层的楼房,砌砖作柱,用木作梁,用竹篾糊上石灰作墙,用木材作地板,外墙还涂以颜色。这样的洋房子现在看来相当简陋,与当时遍布重庆城乡的木结构的穿斗房、捆绑房、吊脚楼和烂棚棚比,当然就洋气多了。华新街居高,站在街边,可以俯瞰炼钢车间。那火红的钢水,映得华新街红艳艳的。

1966年春节,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在华新街西侧用高桥墩和高填土的方法修起上桥引道,形成建新路(1972年后更名为建新南路)。桥通了,香国寺的过江轮渡也取消了,华新街也就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大桥修通后,观音桥形成了新的街市,华新街便逐渐衰败,长期被冷落在一边。21世纪初,修华唐立交,华新街被全部拆迁,成了一条匝道。虽说如此,作为一个重要地名,华新街依然被用来泛指观音桥转盘靠南的那一大片地方,却是重庆人耳熟能详的,看来短时间内这个富有历史含义的地名还不可能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