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博弈就有失败者
(2022-03-17 06:38:41)
标签:
失败 |
说明: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从本性出发,就要有博弈,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不参加博弈,体育竞赛是博弈,打牌下棋也是博弈,而只要有博弈就有失败者,失败也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常态。
只要有博弈,就有失败者。与博弈失败相对的是胜利,胜利就是获得利益,失败就是失去利益。如果博弈的原因和结果都关乎于某种利益,这样的博弈往往还是零和博弈。所谓零和博弈,是指参加博弈的各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或者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为“零”。你胜利了,我就失败。我胜利了,你就失败。从社会的或整体的角度来看,胜利与失败所涉及的利益相等并相互抵消,结果归于“零”。撇开博弈所起的作用不说,社会的利益不会因为零和博弈的本身增加一分或减少一分。例如二人下棋,你赢了,我输了,你有胜利的喜悦,我有失败的沮丧,二者相互抵消,结果为“零”。
博弈的结果也可能是和局,和局的结果也是“零”。参加博弈的各方都没有输,也没有赢。例如二人下棋成了和局,你没有输,我也没有赢,你没有损失,我也没有收益,你没有胜利的喜悦,我没有失败的沮丧,结果为“零”。这也是一种零和博弈。
博弈也可以变为合作,变成合作共赢。所谓合作共赢,实际上是相互妥协。妥协实质上是一种失败,是一种主动退让的失败。相互妥协,就是你失败一部分,我也失败一部分。通过这样的失败,你得到你胜利的一部分,我得到我胜利的一部分。由于胜利的部分可能重合,从总体上看,胜利的部分就可能大于妥协造成失败的那一部分,因而才叫共赢。如果协调得好,减轻了斗争或博弈的意味,斗争或博弈的性质变了,变成了协作和互补,也可能不再存在胜利或失败的区分了,但这种情况极其少见。而且,即使是完全的协作和互补,其中往往也充满了相应的斗争和博弈。
在竞赛领域,合作共赢更难以存在。虽然可以并列,但不可能把所有参加竞赛的人都并列为第一名,不能让全世界所有的运动员都当上奥运会的冠军。
从博弈的过程来看,胜败往往是交错着的,即使是最终的胜利者,在博弈过程中也可能经历过或存在着若干的失败。绝大多数博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或小的博弈。即使是一次性的或短暂的,也可以细分为若干个步骤或阶段。例如下象棋总要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可能存在着输赢的问题。走某一步时,对方将你的车吃掉,造成你的损失,对你来说,就可称为一个失败,而对方则是一个胜利。虽然这样的输赢还不能决定最终的结局,但毕竟也是一个小的胜败或小过程的胜败。事实上,相当多的博弈都是积小胜为大胜的。当然,也有小过程不断失败,突然扭转局面获得最终胜利的。大量的博弈却是胜败交错的,此时你胜利,彼时我胜利;此步我失败,彼步你失败。如果把协作和互补分成若干个小的过程,就会发现,小的过程往往就是斗争和博弈的过程。这种小过程的博弈,往往也是零和博弈。
博弈过程中的失败,往往是难免的。特别是在诸如战争之类的博弈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损也可称为是一种失败。更不用说战争往往是由多个战役、多个战斗组成的。对最终胜利者来说,战争中遭遇若干个战役或战斗的失败,也是常事。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再厉害的军人都经历过失败。所谓常胜将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敢于采用诸如诱敌深入、后发制人、舍车保帅、围城打援之类战法,用局部的或临时的失败去换取大局的或最后的胜利。面对过程中的失败,如果沉不住气,很可能还没到结局就开始沮丧,最终的失败也就可能提前到来。如果充满信心,如果真有实力,“坚持就是胜利”,很可能扭转败局,获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既面临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又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可能不参加博弈。只要有博弈,就可能有失败。为了减少失败,我们当然可以尽可能减少博弈,特别是那些可能引起我们心理状态剧烈反应的博弈,以及那些对我们工作和生活都没有益处或益处不大的博弈。不过,即使我们放弃某些博弈,我们的一生中也依然充满着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博弈。在很多情况下,博弈甚至是不可能躲避的,更不可能完全放弃。有时候,你不想博弈,你逃避博弈,却有人偏要找上门来和你博弈,让你躲也躲不掉,逃也逃不脱。既然博弈不可能躲避、不可能放弃,失败也就不可能避免、不可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