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听课评课: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标签:
吴婷听课评课 |
分类: 市桥富都小学 |
广州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听课记录简表
学科 |
语文 |
教学内容 |
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授课教师 |
李彤 |
班级 |
五(2)班 |
听课时间 |
|
||||||
支教生签名 |
吴婷 |
其他听课人员 |
番禺支教片区的语文支教生 |
||||||||
|
瞬时思考 |
||||||||||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圆明园辉煌时期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一趟圆明园,那里的哪一个景点最吸引你?为什么? 学生回忆圆明园的辉煌,思考问题。 2、 法国大文豪雨果也对圆明园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3、 看圆明园毁灭的图片,提出质疑。 4、 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二、反复品读,激发情感 1、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在这一段当中,读到哪一句你觉得心中的怒火在燃烧? 2、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 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愤恨? (2) 学生各种形式读。 学生找出重点词句,有感情地读课文。 3、 通过课外资料提出疑问 4、 在侵略者无穷无尽的欲望下,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化作了一片灰烬。 (1) 提出质疑:你喜欢的什么景物什么化成了灰烬? (2) 学生谈。 5、 过渡到第一段。 课件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 三、分析写法,感作者所感 1、 提出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圆明园辉煌时期的笔墨更多呢? 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 分享会: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被侵略史。 2、 小组讨论:此时此刻想对清政府说什么?对侵略者说什么?(小组派代表汇报情况) 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分享会、小组合作汇报。 五、回归现实,畅想未来 1、 理解写作意图: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想抒发内心的愤恨吗? 2、 总结民族成就:科技、生活、城市 3、 畅想未来希望:为了中国的辉煌,你愿意做些什么? 学生书写志向并分享。 六、布置作业 1、 和父母分享你今天的学习收获; 2、 完成练习册21课。 七、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
通过对比看图,让学生回忆圆明园的辉煌,激发学生思考。 自由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通过反复品读句子,感受作者的愤恨和惋惜,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自身情感。 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说话能力。 通过分享中国被侵略的历史,让学生的情感升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愤恨情感,反思中国历史。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通过对比古今的中国,激励学生发愤图强。 |
||||||||||
课后思考(评价与建议) 1、 在教学目标上,本节课基本达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 2、 在教学程序上,本节课创设了情境,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学生学习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但是课堂时间没有把控好,导致后面的部分内容来不及讲,因而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时间的分配,计算好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个人活动与学生集体活动的时间、优差生活动的时间等; 3、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理念,让学生多种形式地学习,也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学生学习。 4、 在教师教学基本功上,板书清晰明了,条理清晰,教态端庄,举止从容,与学生的互动情感很多,语言生动形象,快慢适度。 5、 在教学效果上,本节课教师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