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胜宝应真的博客
胜宝应真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91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夜蛼螯贱鲜船邗上回

(2023-01-25 12:53:10)
标签:

蛼螯

朱士彦

安宜冬日竹枝词

鲜船

扬八属

分类: 宝应艺文评述

一夜蛼螯贱鲜船邗上回


一夜蛼螯贱鲜船邗上回

——读朱士彦的《安宜冬日竹枝词

 

进入四九,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了。苏中一带,现在冬天也不是太冷了,如果在几十年、上百年前,这里的冬天还是很冷的。

近来读到宝应前贤朱士彦的《安宜冬日竹枝词》,十首中有一首是写渔民的,诗曰:

 

渔户凿冰冰不开,牵船晾网古城隈。

东风一夜螯贱,都说鲜船邗上回。

 

诗句很平白易懂,到了这三九四九的时节,河湖都结了冰,想要凿冰取鱼,可冰冻得太厚,很难凿开了,渔民们只好在城边的河中系船晒网。对于以打渔卖鱼为生的人来说,真是无可奈何呀!

可忽如一夜东风起了,冬天刮东风,那是升温回暖了。运河结冰的河道又开了,去扬州卖鲜鱼的鲜船从运河返回了,带来了便宜的对于衣食无着的渔民们来说,这无疑是喜出望外的好消息了。“都说”二字,反映了他们奔走相告的喜悦。

作者在诗后自注:载鱼往扬州之船曰鲜船,冬令始带螯回。那时宝应的东有荡西有湖,鱼产丰富,而在本地无法销售,所以要运到扬州去卖。当时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渔船到扬州,尤其是运鲜鱼的船(我查了一下,这种鲜船上船头有进水孔,船尾有出水孔,随着船的前行,舱里的水保持轮换,便可以保持鱼的鲜活状态。),可能是在秋季就出发了,卖鱼也不是一天两的事,到扬州把鱼卖完,不能空着回来,就贩了一船蛼螯带了回来,也可换些钱。

诗中的“邗上”,即邗沟,也即自淮安至扬州的这段运河。北宋王安石诗《将母“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在清代,扬州的“八属”包括东台县,东台的海边是盛产的,这些也会由东台运至扬州这个商业的集散中心。鲜船把运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蛼螯,是海产的文蛤,壳上如玉有斑点,肉可食,因蛤肉富含氨基酸与琥珀酸,其味非常鲜美,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蛼螯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视为珍馐:梁元帝特作文赞美“蛼螯味高”,《酉阳杂俎》载“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宋仁宗把蛼螯视为珍味,欧阳修的初食蛼螯诗中说鸡豚鱼虾都不能与蛼螯比美。 

我记忆中有一次在韩厉观老师家吃过他夫人王老师做的白汤韩老师是东台人,王老师是宝应著名大厨李宝发的私淑弟子。那碗色香味俱佳,汤浓如奶,鲜美无比,肉酥烂适口,真令人齿颊生香,大快朵颐。可我求证于韩老师,他告诉我,如果吃的是雪白如乳、香若玫瑰的汤,应该是他家传统的小蛏萝卜汤。虽然也可做汤,但都不如小蛏萝卜汤鲜美。相比较而言,壳厚肉老些,但仍然不失美味的海鲜。

现在各地都有水产养殖业,没有这种往返于宝应与扬州的鲜船了,也就不会再把运回宝应了,宝应人就很少有口福吃到鲜活美味的了。

我们品味这短短只有二十八字的小诗,真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所折服,寥寥数语,不仅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渔民冬日生活的图景,也留给我们那个时代的许多民俗风情的信息,而作为常年远离家乡的京中高官,能这样的了解民生、体恤民情、关心乡里,确实不易。

读诗如品美味,这首小诗也如同之鲜,颇而咀嚼且回味无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