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满分文展示 1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虚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失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已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该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谈的均为功名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污迹斑斑?与此同时,大人将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上,在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了。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该为虚浮名利钩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该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男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本心,倘若一直坚守,犹如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该有多么美好。但是,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消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的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的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的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分醒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满分亮点
(1)小角度,大主题。这篇散文以一个中学生的眼光来审视“童真的遗失”,观点凝重、深刻。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度的思考,揭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的确如考生文中所言,家庭、学校、社会都对扼杀“童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标题好,切题意。文章标题、内容切合题意,全文有直击作文材料的话语、题材,也有旁敲作文材料的引申,两者相得益彰,很好地诠释了命题的意图。另外,语言亲切,情感真实,给人感染力。
满分文展示 2
心 墙
《双城记》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如果可以,我愿永远沉溺在这小小的童真时代里。
童真给了我们睁大双眼看世界的勇气。小时候的每个人都很单纯,不做作,不浮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无论这世界是好是坏,站在孩子的角度,世界总是美好的: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天是蓝的。正如泰戈尔所说:“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不能达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是的,孩子的精神世界总是具有正义感,他们可以很直接地指出大人们的错误之处。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水一般,可以被装入不同的容器中,他们努力适应着环境,也在努力改变着环境,他们很有勇气,一边看世界一边实现自己的价值。
童真给了我们奋斗的力量。其实,小时候的我们都不怕苦,敢拼搏,只可惜,越长大越失败,童年壮志凌云的梦想不再,童年信誓旦旦的承诺不再,童年绚烂如花的奋斗不再。因为我们越来越麻痹,越来越对世界失望。王安石的《伤仲永》里就描述了一个天才儿童如何慢慢退化成平凡人的故事。他的天资够聪明,只是他的不再进步成了他失败的主要因素。是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有多少人从小学升初中后退步了,有多少人从初中升高中后埋没了?因此,假如我们一直保留着童年的奋斗习惯,那么明天的康庄大道应该在等着我们。
童真也给了我们自我救赎的机会。小时候做错事,总是心怀愧疚,总是很认真地想办法去弥补,去补偿。雨果曾经说过:“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是的,长大后,人心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比如说,什么毒胶囊、毒奶粉、毒大豆等等,人心正在沉沦,他们做了亏心事,却不再寻找自我救赎的机会。人们心里也因此多了一堵心墙,多了一层隔阂,多了一层不理解。我相信孟子的“性善说”,每个人不是一开始降生的时候就是坏的,而是这个社会改变了他。我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变成这样,也正如我不知道随着我的长大,我会变成什么样。我希望能够留住那份自我救赎,那份童真。
也许我们现在是属于告别式,但我更愿享受我们曾经走过的童年,那不但是距离,也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保留本心的坚持。
满分亮点
(1)对比鲜明,引入深思。全文以“心墙”为题,暗中点出了两个世界:成人世界与孩提王国,既切中作文材料,又形成截然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巧用名言,画龙点睛。文中三处引用名言名句,恰到好处地成了行文的点晴之笔。
(3)层层递进,结构严密。文中三个分论点,由精神世界说到实际行动,再说到自我反思,语意递进,显示了论证的逻辑力量。
【解析】编者纠错:命题有误,“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
浙江今年仍然沿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材料命意+自拟题目,即命题者所谓的命意作文。所不同的是,以往的模式是材料+引语+命题+要求,今年则简单了些,直接由三则作家关于孩子的名言引出命题。文题切中社会热点,关乎社会道德走向,对引领指导中学作文教学起着正面作用,能引起人们的深刻思索。
文题隐含着两个世界:孩提王国与成人世界。显然,按照题意,作者对孩题王国持正面肯定,并对这一王国正在失去表示隐忧。细读文题,文章可就以下角度展开:
写作思路
立意角度
|
写 作
思 路
|
|
1.永葆童真之心
|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真正的生命,应该是本真的,柔和的,灵动的,即使是成人,也应葆有青春,葆有童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趣。
|
|
2.不失赤子之心
|
孟子曰:“大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指的是质朴纯一的本性,未受后天外在环境的影响与污染。在当今社会下我们应保护这种赤子之心。
|
|
3.发现诗意之心
|
有了童真,不失赤子心,我们观看天地山川,就有了更多的诗意。你看:大自然就是一位妙音国手,一阵风后,她在瓦棱间、山川间、天地间奏起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重音乐、轻音乐、打击乐、摇滚乐、大提琴曲、小夜曲……唱出了小楼春雨的怅惘,唱出了渭城朝雨的豪迈,唱出了巴山夜雨的深情,唱出了梧桐细雨的凄凉,唱出了斜风细雨的悠闲,唱出了潇潇暮雨的清冷……
你看:那微风轻拂,摇落一地的碎银,和一树清脆的鸟鸣,然后,对着一棵正在开花的树微笑。头顶上,留下了大雁温暖的诗行。远处,漠漠水田之上,白鹭正以天地为底色,以飞翔为丹青,织就一幅幅锦绣山水。
|
|
|
4.创设宽松环境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自己获奖得益于作品的文学品质,作品中一直在写人,“一直把所有人都当人看,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教育而言,这一点同样适用。哲人有言,教育就是让学生有幸福感。把学生当成生命,当成人。需要把核心处的自由还给学生,更彻底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一缕阳光,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的童年,该有他们应有的童话世界。
|
|
5.净化社会氛围
|
在这个高速运转、喧嚣浮华的社会,到处是泛滥的凤姐、伪娘、芙蓉姐姐、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还有各种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笈”……我们需要从文化传媒的各个层面净化孩子成长的环境:文学、影视、娱乐、音乐、美术、动漫、网络等。我们应让孩子远离喧嚣、浮华、功利。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