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提高运行水平——读《学校如何运转》
(2022-11-18 11:08:15)分类: 读书笔记 |
李希贵校长是全国知名校长,不管在山东省高密四中、高密一中担任校长,还是在北京市十一中担任校长,都一直将学校办得有特色,深得家长、师生、政府、社会的高度赞扬。所以能够阅读到李希贵校长的著作,也算是在思想上与李校长近一步的接触。
通过阅读《学校如何运转》一书,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和感受。也许因为自己的思维认知还未达到李校长的高度,对于一些思想和模式在理解上还有些晦涩,但是面对前卫的思想理念,也能在其中获取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知识。
一是管理者在办学上的定位。围绕什么办学,或办学的目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怎样来进行办学。作为学校校长,首先在心中要清楚清晰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这样才能在方向上找准。进而对于学校管理群体,才能明确组织工作的目标,在计划和决策上才会达到正确合理。在本书中,一直强调学校价值观,虽然学校价值观在第七章才出现,但是在本书中都能感受到,学校价值观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服务于社会。不管是在什么时期、什么地域的学校,这个根本宗旨都是为了这两点。切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就是让我们教育者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清楚学校在办学上的根本宗旨,并能根据学校特点文化,打造属于本校本区域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管理者也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格局,在办学上积极融入本区域,打开思维来办学。
二是学校管理层级部门和职能职责的正确处理。对于管理来讲,必然存在层级关系。各种层级履行各自职能,发挥各自效益。在本书中,不管在战略高层、中策、或其他人员,作者在具体实施实践中都运用了科学的方法,甚至借鉴一些公司运行模式,达到了激发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作用。特别强调了学校内部的层级数量应该减少,也就是说学校校长要直接对应层,避免出现管理重复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举例来说,一所学校有几个分工不同的副校长,一些不同职能部门的中层主任,还有年级组长、学科负责人等等,就不能从校长、副校长、中层、年级组长和学科负责人形成多级的层级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形成职能职责的覆盖。可以采用校长直接对应这几种中层,并对其有相应的职能要求,让他们职能职责明确细化,相会之间协同配合。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当前自己所在区域的学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副校长与中层主任之间有很多的职能重复,让许多的副校长存在工作推诿懈怠,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中层做,拿到工作后可以安排给中层去做。改变这种现状,就可以在分工上去思考,尽量避免重复,达到协同配合的目的。
三是机制的有效运行激发组织能量。学校的办学效益,不光是学校订立的宏伟蓝图,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干。作为校长,怎样盘活集体中每个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就是能发力的筋骨。在机制上涉及几个方面,师生关系、队伍管理和建设、特色化发展、办学效益等方面。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课程开发和实施机制、学生学习和评价机制,办学反馈和改进机制。在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上,涉及教师很多切身利益,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纲本,但不能太过于机械和单一,需要细化并全面,但是不能以惩罚为主,而要以激励为主,在教师评价上,更加注重在教师业务上进行评价,而不要单一的从教学成绩上评价,更加注重教师在个人成长、业务研究成果上去评价;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机制上,学校要科学研判,查找优势和劣势,系统地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去再总结再提高;在学生学习和评价机制上,减少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方面的评价;在办学反馈和改进机制上,既要开放办学,学习借鉴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又要引进一些专家的先进理念,积极与地区融合,得到社会、政府、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四是不断进行变革进而达到组织突破和再造。很喜欢本书中一句话:“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可以冲破命运的安排,另寻生机,找到持续成长的地方。”一所学校能够长久不衰地发展下去,关键在自己的求变,不能安于现状,或永远躺在功劳簿里。当然,这与校长的个人思想境界和格局是分不开的。不管在学校工作的哪一方面,当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很多弊端和问题,所以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动进行变革,对方向和目标再升华,在举措上再优化,甚至在方向上寻求改变,找到学校发展的生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