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陵《答苏武诗三首》

(2025-08-09 17:16:00)
标签:

汉书随笔

读李陵《答苏武诗三首》



读李陵《答苏武诗三首》

                读李陵《答苏武诗三首

《昭明文选》收载李陵《答苏武诗三首》和《答苏武书》一篇。其诗如下: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第一首“良时不再至”是送别诗,在什么时间谁为谁送别?“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诗的最后两句已经交代清楚:清晨,少妇送夫君。这首诗,最能打动人的是“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两句。

第二首“嘉会难再遇”是写饯行,写友人送别。“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嘉会只三年,却情满千载,由此推想开来,言之难尽。离别之愁,由风写出,由酒写出,此地此时读来翻出新意。

第三首“携手上河梁”,是在第一、二首诗的基础上深入一层描写,是对难以描摹殆尽的夫妇离别、友人离别复唱。暮色沉沉,凄怆悢悢;相互嘱托,不忍别去。

读此三首送别诗,想到江淹《别赋》;《别赋》可为之作注。

游子离乡,亲友送别,其情缠绵悱恻,凄婉感人;这三首诗,感情特别真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明人谢臻在《四溟诗话》评价这三首诗:“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陆时雍在《诗境总论》评价这三首诗:“转意象于虚圜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这三首诗美学价值就在于两位两位先贤真知灼见中:前者所论为因,后者所论为果。

钟荣的《诗品》对李陵的《与苏武三首》评价很高:“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沈德潜的《古诗源》也收录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并作注释。他对第一首注释道:“一片化机,不关人力。此五言诗之祖也”,为五言诗之祖,评价极高。

他对第三首注释道:“此别永无会期矣,却云弦望有时,缠绵温厚之情也”。

 

《答苏武诗三首》究竟是谁所作?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认为不是李陵之作,应是他人之作。苏东坡也认为是伪作,并得到洪迈的支持。近世包括梁启超在内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不是李陵之作。不论作者是谁,其魅力所在不可动摇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