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会一天后大会重启。这天(12.08)的场外主题是“年轻人”(Youth
day),我喜欢的话题呀。以前我们说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子孙后代,现在气候危机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为了自己为了年轻人,成年人世界需要努力。例行的主席团记者招待会上,阿联酋的女部长Shama AI
Mazrui和几个年轻人一起亮相,Sharma年轻又漂亮,据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部级干部,与Suwadi坐在一起相映成趣(图1)——都戴头巾呀。Suwadi说,来到COP28的谈判团队,2/3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真好。听Shama介绍,阿联酋一直在资助年轻人在各种场合发声,不仅仅是这次气候大会。点赞支持。同事说,这几年迪拜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排位节节上升,已经进入前十(上海在下降),果然名不虚传。
针对场内谈判,”部长结对子”见面会座无虚席,大会主席Sultan博士、执秘Simon以及各位被委以重任的部长们一字排开接受记者“质询”(图2)。这是气候谈判的优良实践(good
practices)了,2015年以来屡试不爽。巴黎会议第二周,当时的大会主席Laurent
Fabius(这次也来到会场了,特别召开了记者会)主持成立了由各国部长组成“巴黎委员会”(Comité
de Paris),
直接对案文进行磋商,也就是在委员会内成立多个非正式工作小组,对关键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协调人是精心挑选的、分别来自附件一和非附件一缔约方的部长们。如果再向前追溯,2011年底德班会议(COP17)首次出现了一种名为“Indaba”的议事方式用于简化各方讨论,即要求主要缔约方高级代表以圆桌会谈的形式直面分歧,试图将谈判流水化。在具体实践中,各方代表都可以发言,但需快速达成共识。除陈述己方观点立场外,各方被鼓励陈述其“红线”,即底线。同时,他们需要提供解决方案,寻求与其他方的共同基础。不足之处是这种议事方式拒绝观察员。
看这一次的安排,万众瞩目的GST组协调员是南非和丹麦,减缓组是新加坡与挪威,适应组为智利和加拿大,资金组的部长来及埃及和加拿大,都是老熟人了。Sultan要求部长们马上参与到工作中,12.9晚上召开非正式全会,之后形成一个特殊工作组,称之为“Majlis”(阿拉伯语中的“理事会”“委员会”),12月10日完成工作。这么紧的时间表,谁都捏把汗。不过Sultan说啦,这个部长级小组早就形成了,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好吧,我再点个赞。再说,每个气候大会都要拖堂,几无例外。记者们的提问集中在化石燃料、CBDR等,主席和部长们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有外交辞令也释放积极信号。
欧洲议会的议员们也到场了。记者会上,胖胖的Peter Liese口无遮拦,见谁批谁。他说,欧盟的总排放不断下降,人均排放也降到6.2吨了,2030年会降到4吨以下,你们阿联酋这次表现不错,但人均排放20多吨,也没看你们提出量化减排目标,美国人均14吨,2030年——就算你们的政策不变化——也才降到10吨,中国呢,人均都8.5了,一个量化目标都不提!欧盟在引领,但你们不跟着,我们没法向欧洲人民交代呀。在问答中,Peter重申欧盟对化石能源的立场:tangible fossil fuel phase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no new investment on fossil fuel
exploration(尽快实现化石能源的切实淘汰,不再投资新的化石能源开发项目)。针对CBAM,Peter强调CBAM收益将全部用于国际气候融资,希望所有国家都能学习欧盟的先锋政策。记者们关心COP29的host, 听回答,欧盟比较支持“双东道”,不知道是不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这个有点挑战呀。
在这天召开的全会中,执秘Simon再一次发出警告(图3):最近两年(2024-2025)非常关键,如果2025年全球排放不能peak,我们可能真的要面临一个无法回头的转折点(tipping-point)。我想这个发言回应了12月6 日发布的全球第一份关于tipping-point的分析报告
[1]
。见仁见智吧。谈判的当务之急是精简GST的案文,现在还是一个长达24页的立场罗列版
[2]
。全球适应目标(GGA)居然没有任何案文出现,真不知道纠结在什么地方。
CAN记者会居然请来了一个巴勒斯坦妇女,控诉加沙战事,呼吁挺火。与会者顺便声讨了战争排放。要是Dr. Wen知道了,估计又要开骂了,哈哈。
(以上匆匆完成)

图1 全球最年轻部长Shama AI Mazrui(图片来源:截屏)

图2 部长见面会(图片来源:ENB)

图3 公约执秘Simon大声警告tipping point is looming (图片来源:截屏)
[2]
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GST_0.pd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