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行自由的日子里,过去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回味。
2016年9月初行到海德堡。其实目的是波恩,9.4(周日)早上不到九点我就赶到了波恩小城,拜红眼航班所赐。稍作考虑,我决定利用这一天去海德堡(Heilberg)游走一趟,虽然一定很累。对这个城市不太熟悉,看介绍说这个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化城市。单程两个半小时,应该能在晚上赶回来。在火车站买了9点半的车票。售票德国大叔差点认为我要去汉堡(Hamburg),说单程要5小时,当天回不来,我慌忙澄清。随后把行李箱存在车站的自动存箱处,顺利地登上了开往海德堡的火车。这个时候真是佩服我自己,在异国他乡一个人搞定这些事情基本没问题。
一路无话,12点半时到达海德堡,在火车站外的information center略了解了一下小城游览攻略,买了城堡门票以及火车站往返市中心的公共交通车票,即刻登上了驶往城堡的33路公共汽车。小小的城市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还飘起了小雨,呵呵,这就是欧洲小城的天气。下了车,我一路向古堡攀爬,气喘吁吁中回看小城时,仿佛看到了布拉格——飘带一样的内卡河静静流淌,老桥沟通着河两岸,中心城区一片红色屋顶,高高尖尖的教堂塔楼不时打破其中的平衡。
建造于1400-1620年间的古老城堡,大部分建筑已经成为废墟,但不减其魅力。看介绍,这里的建筑群并没有统一的建筑设计,也就没有统一的风格。西部和南部主要是朴实无华的哥特式建筑,而在北部和东部则是富丽堂皇的宫殿,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和早期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而在我看来,那些残存的遗迹颇有些古希腊罗马遗风。所有这一切都形成了这座古堡难以形容、引人入胜的景色。我背着大书包走走停停,这里居然有德国药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植物、器皿和天平这样的东西,看样子和中医差不多。
由于攻略做得不多,只能漫无目的地走走,匆匆走过各个历史遗迹:奥特亨利宫、弗里德里希宫、著名的大酒桶、古堡花园以及沉思的歌德半身像......
下得山来,我乘坐为期40分钟的旅游小巴在小小的城里走了一圈,听了一些介绍。海德堡大学是重点介绍对象,城里80%居民的工作与这所大学相关。大学建造于1385年,应该算是最古老的大学了,目前在校生30,000人。之后,毫无疑问,我走上了老桥。在老桥上回望古堡总是有非常特殊的感觉。可惜天气非常不给力,阴乎乎的。
在剩余的时间里,我坐在餐馆门口写了几张明信片,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感觉自己离他们很远。欧洲的小城,几十年都不变,时间在这里变得悠长,人们不紧不慢地过着简单生活。在固定的小店购买日常用品,在固定的咖啡馆和朋友见面,周末上教堂、盛装参加婚礼,假日去另外的小城逛逛。看上去似乎有些单调,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真正的生活呢。
六点往火车站走。原定在8点的火车居然晚点了一个小时,简直难以想象,询问之后我登上了另一列稍早一些的列车。回到波恩已经10点半了。拖着行李赶到贝多芬酒店,店门紧闭。向路人求助,才发现店主已经很细心地将钥匙放置在墙上的小盒子里——当然需要密码。进入房间已经是11多了。
这就是我的小小浅浅的海德堡之行。寄给自己的明信片几个月之后才收到,看上面的记录,原来是这张明信片首先被发送到台湾了,之后退回到德国,再次被发送才到了收件人手里。也算有特殊意义了。

四处游荡的松鼠(图文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