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OP26印象(4)_灯火阑珊处

(2021-11-07 12:40:56)
标签:

杂谈

历史

分类: 在办公室

        如果一个外星人在天际外看到地球上这个叫格拉斯哥的城市这几天热热闹闹的景象,禁不住诱惑下凡来体会一下,一定会有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在COP会议公开场合,人们都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世界领袖们的发言既沉重又充满希望,新目标一个个提出,钱袋子一次次打开,就连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钢铁、水泥行业的减排路径——都好像有了就在手边的解决方法。科学家们啪啪地拨动算盘,说了,新老承诺加一起,把温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聚光灯下,仿佛有天使们在飞翔。等外星人移步到真正的工作区,灯火阑珊的地方——假设他可以隐身,能够出入观察员难以进入的区域——估计他会被惊到吧。这里没有天使也没有美人, 随处能看到的大约是立场宣示、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在大会主席一天一次的记者招待会上,Sharma也会略谈一下磋商进展。比如115日的招待会上,他简单地说我们面临一些挑战。到问答环节,记者们可不会放过这句话(能自由提问真好):请主席先生解释一下这些挑战到底是什么?Sharma平静地回答,现在文本和选项都在那里了,大家在反复细读;技术性问题不是问题,最大的障碍是政治性的,可能要等到下周的高级别会议才能解决。记者们会点几个国家的名字,询问主席他们的表现如何?主席回答,按照规则我不应该对特定缔约方进行评价,只能说各国都很积极地参与谈判。等到116SB闭幕式上,果然,那三个关键问题——市场机制、透明度和共同时间框架——都没有最终成果,移师下周,由部长们接手。

       这就是气候谈判惯有的套路。对于关键问题,工作层锱铢必究寸步不让,把每一个选项都放在桌面,最后到底选那一个,那是部长们的事情,甚至是国家元首的事情,跟工作层无关。无论如何,工作层这一关是不能轻易通过的。

       到底在哪些个环节上僵持?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来看,最大问题大约还是如何在细节中体现CBDR-RC原则和灵活性,如何保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而不是那么快地走向“统一框架”。还有如何在市场机制下保证环境完整性、如何让发达国家关于资金的承诺真正得到践行,等。这些问题技术性强,政治因素环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里不多讲。在SBSTA闭幕会议上,大部分国家泛泛地表达希望和失望,只有澳大利亚代表伞型集团“抱怨”有些缔约方在透明度问题上的立场在已有共识上有所后退(backslides),。听上去,缔约方对市场机制最终形成共识抱有更大的希望。

       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谈判面临的挑战恐怕会更大一些。开幕之前,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似乎是第一次我们把应对气候变化和“斗争”明确地摆放在一起,而且放在“合作”之前。看上去有些扎眼 (如果注意一下英文稿,可以看到这一段翻译如下:we need to be prepared to both stand our ground and engage in cooperation。语气有所弱化)。在这样的原则背景下,可以想象代表团的压力和谈判难度。很快代表团团长就要亲赴格拉斯哥参加高级别部长级会议了,新闻标题是“解振华72岁高龄领军出征联合国气候峰会”。这种大义凛然奔赴战场的语气也是罕见的。

        想起David爵士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在最后几天里,你们会辩论(debating)、谈判(negotiating)、妥协(compromising),但请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把不断上涨的CO2浓度控制住)。爵士再怎么择词,我想他也不会选择“斗争”(fight)。眼下迫在眉睫的应该是和气候变化的斗争,而不是和同一战壕战友的斗争——如果大家都认可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危险。谈判不应该被理解成“斗争”,谈判是大家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互有退让的达成共同认识的过程。China could fight with US, but should not fight with the whole world.

       场内的各种纠结很难直接反馈到场外的亮丽场面上。敢于对皇帝新衣提出质疑的还是记者、NGO和年轻人。记者问克里:你有没有感觉到沮丧(frustrated)? 克里回答得还算实诚:从1992年气候进程开始,沮丧就如影随形,例如《京都议定书》、不成功的“哥本哈根协定”……我以为《巴黎协定》是我们都盼望的东西了,但还是面临这么多挑战……很多国家一再强调CBDR,其实《巴黎协定》确定的国家自主原则最能体现CBDR啊,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嘛。CAN的会议上,NGO代表气愤地说,我想问一问那些谈判代表,你们到底是代表某些集团利益还是代表人性(humanity)(哈哈这还要问吗)。红头发的年轻女孩几乎眼含热泪地说:我们年轻人都在大街上游行呢,我们被排除在谈判场外……

       感谢政治家们总是保持信心、微笑和耐心。等待下周的高级别会议,也请外星人在地球上多呆几天,大会正式结束之前也许有积极成果呢,人类不应该让你们太失望。

COP26印象(4)_灯火阑珊处
雪中的柿树(恰逢北京大雪,贴一张雪景。图文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