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未央436期】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谈读书》微课设计——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俞凤兰
(2020-03-28 08:36:09)【语文未央436期】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谈读书》微课设计——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俞凤兰
原创 于红梅名师工作室
语文未央
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谈读书》。
自古以来,关于读书的哲理总是跟理智紧紧联系在一起。读书之道,中西虽异,但培根的《谈读书》数百年来确一直那么有魅力。
一、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近代哲学家、优秀的散文作家,是莎士比亚的同代人。莎士比亚用他的戏剧叙说人世悲欢,培根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其代表性作品为《随笔》,《谈读书》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篇,这篇译成中文不足700字的短文,闪烁着一位哲人的真知灼见。
二、把握观点
阅读议论性文章,首先要把握作者观点。然后明确论证依据,进而理清论证思路。
本文围绕读书问题,阐发了一系列观点。阅读时,首先要找到直接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阅读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作了哪些论述?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怡情,即怡情养性,从读书中获取乐趣。傅彩,在于高谈阔论时能修饰言辞。长才,在于处世判事之际能增长才干。这是读书的目的。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作者纠正三种不当的读书方法:明确推敲细思 ,回味思考是读书人应有的态度。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作者提出这种读书方法与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不谋而合,朱先生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所以须慎加选择。作者对各种书籍区别对待的阅读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层层排比中我们惊叹于读书的作用之大,益处之多。
通过对作者观点的提炼,我们将全文分成三层。
第一层: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第二层:读书的正确方法。应推敲细思;不同的书读法不同。
第三层:读书的重要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三、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在行文中态度鲜明,思考全面,说里透辟,层层深入。是怎样做到的呢?
以第一部分为例。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这里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倾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三部分
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例子,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是从正面指出。
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精神上的缺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同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这是反面指出。
同学们,在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使之更有说服力,我们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正面和反面加以佐证,再次总结。
四、善用说理艺术
作者的行文思路不仅清晰,而且深知说理的艺术。为了使说理通俗易懂,作者还善于用多种论证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将“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语言形象生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2.为了阐发“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以借助相宜的运动解除相应疾病作比,
突出读书能弥补人的精神缺陷。
3.在议论文中,这两种论证方法是有区别的。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在考察两类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证方法。
文中作者以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为例,推断出人精神上的缺陷,同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这是类比。
五、语言特点
培根的《谈读书》语言洗练,哲理深邃。王佐良先生的译本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简洁有力的四字短语,深刻精辟的哲理句,优美整齐的排比句,新颖生动的比喻句形成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这节课我们从归纳论点,梳理论证思路,欣赏说理医术和品味语言四个角度学习了本文。
六、结语
同学们,学习议论文重要的不是接纳观点,而是学会判断分析,加强思维的训练,从不同角度理解内涵,进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希望同学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书籍启迪我们的智慧。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想留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文中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呢?
感谢同学们聆听,再见。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五中学】
END